聚焦十三五规划 > 分析评论

聚焦"十三五":破解发展难题 厚植发展优势--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

北京
2015-11-10 16:34

已收藏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未来5年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有哪些深刻变化?如何更加有效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就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战略机遇期内涵深刻变化

王军认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面临重大变化,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总体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机遇大于挑战。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个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他表示,"十三五"时期应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更重视世界经济环境及其变化对国内影响,并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外合作力度,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影响和话语权。

眼光转向内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高速增长,支撑我国经济数量扩张、粗放增长的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但无论从总体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还是从创新能力、要素成本、劳动生产率等观察,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健康。

王军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将发生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产能过剩压力不减、资源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强、创新驱动不足等制约因素。

中国经济至少具备八方面发展潜力

据王军分析,"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至少具备八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

首先人力资本红利正逐步形成并将持续释放。他认为,有一些因素可能会推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例如,中国劳动人口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持续转移仍然提供了一定的人口红利空间;通过加快教育、加强培训等措施,劳动力质量上的提升将会弥补数量降低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也使新的人力资本红利代替过去传统的只靠拼劳动力数量的红利。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坚持深化改革,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王军说,未来5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制度性红利逐步释放,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日益彰显。

此外,市场规模潜力巨大;产业升级打造的"双引擎"后劲十足;城镇化蕴含消费扩张和基础设施改善需求;区域发展差异中蕴含增长潜力;蓬勃的对外投资拓展发展新空间;政策"组合拳"有着较大回旋余地,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撑……这些都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具有的独特优势所在。

"中国经济巨大的需求潜力、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技术潜力、土地潜力、市场潜力以及民间创业创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王军说,如果能通过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地释放这些经济增长的潜力,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未来十到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健康增长。

激发内生动力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王军表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刻把握新常态的全新发展规律和趋势,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出发,探寻全新动力,营造持久动能。

他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尽快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和潜力,提高全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这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简政放权、落实负面清单制度,坚持市场导向、市场驱动。

同时,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要千方百计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力军;要健全体制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土壤,坚决清除影响创新能力提高的制度障碍。

"过去我们通过改革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也唯有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才能摆脱逐渐陷入困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王军说。

他表示,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只要我们让各市场主体、各生产要素和各领域改革尽情"奔跑起来",充分释放人口潜力、市场活力、创新动力、改革红利,就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绵绵不绝的内生动力,就能推动中国经济涉过险滩、穿越激流、破浪前行,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