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就不被看好的融创中国(01918.HK)收购雨润事件在短短10天内最终宣告结束,但这并未让业内感到意外。
9月20日晚间,雨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央商场(600280.SH)公告称,公司9月10日发布了雨润集团与融创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事项公告,现由于融创中国完成潜在交易所需时间过长,不能在雨润集团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不继续进行潜在交易。
不过,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仍未放弃对雨润旗下地产业务的收购期望,将收购事宜从“台前”转至“幕后”。
以“退”为“进”
孙宏斌显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
中央商场在公告中称,接雨润集团通知,融创中国主要大股东融创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创国际”)有兴趣与雨润集团控制人代表进行接触,洽谈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及相关事宜。
公开信息显示,融创国际是一家于2007年4月26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为融创中国的控股股东,由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全资拥有。
“集团终止收购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但目前集团方面仍与雨润有所接触。”9月22日,融创中国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孙宏斌通过其控股的融创国际继续与雨润接触,其实是以退为进。”克而瑞研究部副总经理林波表示,在不放弃收购雨润的情况下,融创国际更像是孙宏斌的收购谈判代表团。通过融创国际一方面了解雨润的家底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与雨润就交易结构、价格以及合作方面进行长期的接触。
“从这个角度看,孙宏斌像是要打场持久战了。”林波表示。
其实,从之前孙宏斌宣布对雨润的收购以及做出的相关反应来看,孙宏斌已经规划好了针对雨润收购的初步措施。
早在9月9日融创中国召开投资电话会议时,孙宏斌及融创的管理层就曾透露,融创收购雨润后将引入第三方金融合作机构,并一起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如果流动性得到解决,再调整各板块发展战略,此时收购价值会逐渐体现。
同时,孙宏斌对雨润旗下几个板块的价值早已心仪已久。
“雨润有三个板块挺值钱。中央商场,持有商业的运营能力很强;农产品交易和物流方面,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收租金、佣金和管理费,其实跟房地产是一回事;另外就是保险,以后跟房地产或许有协同。”孙宏斌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指出。
而商业地产却一直是融创的短板。
“在孙宏斌对融创的版图规划中,商业地产是其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最近几年,融创一直在高端住宅领域发力,商业地产却没做起来。”一位与孙宏斌有过业务往来的行业知情人士表示。
融创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其收入构成中,物业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98.55%、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及其他占1.41%、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占0.04%。
而雨润旗下的优质资产则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板块。公开资料显示,雨润集团于2002年开始涉足地产开发,目前旗下地产平台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中央商场旗下的商业地产业务;二是祝义才本人控制的雨润地产集团。
据雨润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旗下共经营8家连锁百货店、3个大型旅游度假区项目及酒店以及4个农产品物流中心,另外还有3个旅游度假区及综合体项目、9个农产品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及建设。
融创的收购风险
实际上,孙宏斌决定融创中国退出收购显得有些“迫不得已”。
就在融创为此次收购召开投资者说明会的当日,投资人却并不买账,融创的股价应声下跌3.75%。
“在此之前,融创中国一直采取区域深耕、聚焦高端的精品战略,而雨润旗下的住宅业务则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将这部分业务归入融创的业务板块从一定程度上也将拉低整个融创的品牌价值。”北京一位投资机构分析人士如是说。
为此,瑞信机构也下调了对融创的评级,认为融创此举背离了其以往专注投资一二线城市高质素房地产项目的做法。如果收购落实,这次交易及未来收购交易对融创财务及管理资源的影响,将变得更难估计。
“投资人的反应如此强烈,这令孙宏斌及融创对这次收购产生顾虑,也使得孙宏斌不得不从长计议。尤其是此前绿城及佳兆业的收购失败,让孙宏斌已变得更为谨慎。”上述北京投资机构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从操作层面来看,融创收购雨润确实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在终止与雨润合作的公告中,融创提出的原因是担心影响到公司。从去年融创收购绿城、佳兆业的经历来看,虽然融创收购的资金回来了,但融创也付出了较大的管理成本。”中国指数研究院总监陈延彬指出,而雨润的这次收购,要面对的情况更复杂,所需时间也更长。
上述与孙宏斌有过业务往来的行业知情人士也表示,受前两次收购绿城与佳兆业失败的影响,业内此次对孙宏斌的收购关注度极高,与收购相关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在前两次收购失败后,孙宏斌则更愿意低调处理收购事宜,尽量降低影响。
由于融创国际是属于孙宏斌的个人公司,在收购过程中可以省去信息披露、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流程,也无需向外界披露过多细节,因此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此次并购的干扰。
9月20日晚间,雨润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央商场(600280.SH)公告称,公司9月10日发布了雨润集团与融创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重大事项公告,现由于融创中国完成潜在交易所需时间过长,不能在雨润集团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不继续进行潜在交易。
不过,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仍未放弃对雨润旗下地产业务的收购期望,将收购事宜从“台前”转至“幕后”。
以“退”为“进”
孙宏斌显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
中央商场在公告中称,接雨润集团通知,融创中国主要大股东融创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融创国际”)有兴趣与雨润集团控制人代表进行接触,洽谈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及相关事宜。
公开信息显示,融创国际是一家于2007年4月26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为融创中国的控股股东,由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全资拥有。
“集团终止收购的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但目前集团方面仍与雨润有所接触。”9月22日,融创中国相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孙宏斌通过其控股的融创国际继续与雨润接触,其实是以退为进。”克而瑞研究部副总经理林波表示,在不放弃收购雨润的情况下,融创国际更像是孙宏斌的收购谈判代表团。通过融创国际一方面了解雨润的家底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与雨润就交易结构、价格以及合作方面进行长期的接触。
“从这个角度看,孙宏斌像是要打场持久战了。”林波表示。
其实,从之前孙宏斌宣布对雨润的收购以及做出的相关反应来看,孙宏斌已经规划好了针对雨润收购的初步措施。
早在9月9日融创中国召开投资电话会议时,孙宏斌及融创的管理层就曾透露,融创收购雨润后将引入第三方金融合作机构,并一起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如果流动性得到解决,再调整各板块发展战略,此时收购价值会逐渐体现。
同时,孙宏斌对雨润旗下几个板块的价值早已心仪已久。
“雨润有三个板块挺值钱。中央商场,持有商业的运营能力很强;农产品交易和物流方面,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收租金、佣金和管理费,其实跟房地产是一回事;另外就是保险,以后跟房地产或许有协同。”孙宏斌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指出。
而商业地产却一直是融创的短板。
“在孙宏斌对融创的版图规划中,商业地产是其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最近几年,融创一直在高端住宅领域发力,商业地产却没做起来。”一位与孙宏斌有过业务往来的行业知情人士表示。
融创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在其收入构成中,物业销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98.55%、物业管理服务收入及其他占1.41%、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占0.04%。
而雨润旗下的优质资产则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板块。公开资料显示,雨润集团于2002年开始涉足地产开发,目前旗下地产平台主要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中央商场旗下的商业地产业务;二是祝义才本人控制的雨润地产集团。
据雨润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旗下共经营8家连锁百货店、3个大型旅游度假区项目及酒店以及4个农产品物流中心,另外还有3个旅游度假区及综合体项目、9个农产品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及建设。
融创的收购风险
实际上,孙宏斌决定融创中国退出收购显得有些“迫不得已”。
就在融创为此次收购召开投资者说明会的当日,投资人却并不买账,融创的股价应声下跌3.75%。
“在此之前,融创中国一直采取区域深耕、聚焦高端的精品战略,而雨润旗下的住宅业务则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将这部分业务归入融创的业务板块从一定程度上也将拉低整个融创的品牌价值。”北京一位投资机构分析人士如是说。
为此,瑞信机构也下调了对融创的评级,认为融创此举背离了其以往专注投资一二线城市高质素房地产项目的做法。如果收购落实,这次交易及未来收购交易对融创财务及管理资源的影响,将变得更难估计。
“投资人的反应如此强烈,这令孙宏斌及融创对这次收购产生顾虑,也使得孙宏斌不得不从长计议。尤其是此前绿城及佳兆业的收购失败,让孙宏斌已变得更为谨慎。”上述北京投资机构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从操作层面来看,融创收购雨润确实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
“在终止与雨润合作的公告中,融创提出的原因是担心影响到公司。从去年融创收购绿城、佳兆业的经历来看,虽然融创收购的资金回来了,但融创也付出了较大的管理成本。”中国指数研究院总监陈延彬指出,而雨润的这次收购,要面对的情况更复杂,所需时间也更长。
上述与孙宏斌有过业务往来的行业知情人士也表示,受前两次收购绿城与佳兆业失败的影响,业内此次对孙宏斌的收购关注度极高,与收购相关的风吹草动都会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在前两次收购失败后,孙宏斌则更愿意低调处理收购事宜,尽量降低影响。
由于融创国际是属于孙宏斌的个人公司,在收购过程中可以省去信息披露、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流程,也无需向外界披露过多细节,因此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此次并购的干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