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诸多环保企业来说,2017年过得非常滋润。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截至4月上旬,环保上市企业中的不少龙头公司都已发布2017年年报。
从营收来看,北控水务(00371.HK) 和光大国际(00257.HK)已稳坐“百亿元营收俱乐部”,营收分别达到211.92亿港元和200.43亿港元。启迪桑德(000826.SZ)、首创股份(600008.SH)则分别以93.58亿元和92.85亿元的营收拿到“准入证”。尚未公布年报的碧水源(300070.SZ)和东方园林(002310.SZ),2016年营收分别为88.9亿元和85.6亿元,也有望进入“百亿俱乐部”。
对于下一个“百亿营收”的上市企业,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升级,不断复杂化和系统化,未来诞生的“百亿营收”级别的环保企业肯定越来越多,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而《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则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目前看来,环保企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不过2017年导致环保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PPP模式,在2018年的控制将更为严格。北控水务在年报中称,今年预计新签约300亿元左右PPP项目,较2017年500多亿元的签约量减少了4成。
薛涛认为,环保PPP项目火爆度将减弱,工程导向公司的红利结束,技术、运营、维护、绩效等导向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建设自身能力的,将活下来。
百亿级企业“多点开花”
若以1998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为起点,我国水务改革已走过20年。
目前,水务已成环保业投资最大的领域,也是“百亿营收”企业的聚集区。“帝都双雄”北控水务和首创股份皆主营水务,光大国际以水务起家,该业务壮大后已剥离为旗下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光大水务(新交所:U9E)。
据薛涛提供的统计数据,20年间,水务上市公司从10家扩至44家,平均营收从5.5亿元涨到26.8亿元。
目前环保业营收第一的北控水务,根据该集团2017年报,水务总设计能力为3138.8万吨/日,去年共签约11个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共计521.58亿元。首创股份则是国内首个锁定水务环保领域的国有上市企业,目前运营的重资产水务项目规模达到2308万吨/日。
光大国际从水务起家,该业务已剥离为上市企业光大水务。光大水务去年收入35.92亿港元,同比增长44%。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光大水务共持有94个水务项目,水处理规模534万立方米/日。
在这三大公司年报中,除了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不断进行。北控水务在葡萄牙有24座污水处理厂,澳门有1座污水处理厂,新加坡有1座再生水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42.72万吨/日,营收2.91亿港元。葡萄牙13座供水厂设计能力为3.6万吨/日,营收2.285亿港元。二者合计营收占总营收的2.45%。
光大国际首个海外垃圾发电项目,越南芹苴垃圾发电项目去年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建成投运。该集团行政总裁王天义还表示,“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全球一流的生态环境企业”。首创股份则在年报表示,服务中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5000余万人口。
除了水务领域,固废领域也涌现一批环保上市公司。比如启迪桑德,在其各项业务中,固废占比最大。不过,2017年环卫则成为该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
年报显示,2017年新增城乡环卫一体化业务运营服务合同235份,合同额合计约10.3亿元,环卫收入从2016年的7.9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88亿元,增幅高达125.39%,也因此成为启迪桑德第三大业务。
“启迪桑德的环卫业务布局早,提前有所准备,加上作为全国性公司执行力比较强,因此项目落地多。除个别省市外,环卫项目几乎遍布环卫市场放开地区。”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新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项目积累多,往往会遇到管理瓶颈。张新建表示,目前启迪桑德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环卫云”,加上ERP管理,经营管理相结合,来突破这一瓶颈。“公司投入研发做环卫云,这块其实受资金限制,小公司可能做不到,但启迪桑德这样的体量成本摊薄开来相对小很多。”
对于下一步,张新建表示,环卫市场开放度还差很远,未来一两年的第一任务还是把规模做起来。全国三四百个项目要互相联合,做到互联、跨界、融合的互联网环卫,再结合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同步推进。
“我们的定位是城市综合服务商,环卫业务从垃圾清扫运输扩大到绿化、路灯等方面,打造全面覆盖市政相关公用设施养护维护业务能力。”张新建说。
环保PPP项目紧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这些环保龙头企业年报中,PPP是共同的关键词。
启迪桑德去年的市政PPP业务合同数为5个,合同额总计28.7亿元。过去三年,启迪桑德共获得37个PPP项目,总投资额达330亿元。其中有稳定运营收入的项目占比约85%,9个项目入选国家财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名单。
首创股份所签署的PPP协议已经涉及供排水、河道治理、固废处理、园林绿化、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区域综合环境治理等领域。
而光大国际行政总裁王天义本身就是业内知名的PPP专家。光大国际2017年报称,集团“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PPP合作,并促进PPP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发展,以扩大本集团在PPP领域的影响力”。
北控水务可谓是环保领域的PPP项目大单专家。去年签约的11个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平均投资47.4亿元。其中,内蒙古包头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是继北京通州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后,又一个少见的百亿级投资项目。
然而,经过了2017年的快速发展,进入2018年,各大环保企业的PPP项目或许将进入“收缩期”。
在年报中,北控水务预计2018年新签约300亿元左右PPP项目,并将更注重收取有收费来源的存量项目。据悉,这是因为项目清库下,挑选项目需更加谨慎。
在4月2日的“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光透露了今年PPP项目投资方向:一是以北控水务500个工厂出发去找河,解决河的问题;二是正常投资外面的PPP项目,但会非常慎重,今年重点会投向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这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而且水污染治理正在发展中的一些地区。
另外,过去一年,PPP项目受到多项政策规范,被清库的PPP项目中生态相关项目数量占4.6%。北控水务相关负责人在4月4日的业绩后非交易路演上表示,192号文限制了央企投资PPP,92号文限制了明股实债,32号文限制了地方政府城投公司。这些限制反而使得北控水务这样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将更有所作为。
“从去年年底来看,PPP项目的规范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工作,对整个行业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都是一个很好的动向,对环保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大于弊的解决方案。”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曾在3月1日的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
薛涛表示,尽管有这些限制,但PPP还是会向前走。“不过,从宏观角度来说,央地财权事权分配没有清晰的结论,国家降杠杆等措施都会影响PPP项目的发展。而从PPP本身来讲,过去三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标准流程,也扩大了认知度,但同时伴随着‘异化’和‘泛化’的问题。”
他指出,这一系列的规范政策相当于PPP“长得乱七八糟的时候给修剪修剪”,可以预见以后PPP项目不会像前几年那么火爆。
而对环保企业来说,整个大盘子下降,公司这块的业绩会面临紧缩。“其中,技术、运营、维护、绩效等导向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建设自身能力的,还能活着;而工程导向的企业只是追个风口,揽一波工程,做完就走,什么都不留,它们的红利期结束了。”薛涛总结称,“需求旺盛时,什么产品都有;需求不旺盛时,好产品才能活。”
对环保企业来说,经历了2017年环保政策趋严和PPP项目大发展的双重政策利好,如何在2018年进一步“修炼内功”,在做好主业之外开发新兴领域,将是摆在环保上市企业面前的一个必答题。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现,截至4月上旬,环保上市企业中的不少龙头公司都已发布2017年年报。
从营收来看,北控水务(00371.HK) 和光大国际(00257.HK)已稳坐“百亿元营收俱乐部”,营收分别达到211.92亿港元和200.43亿港元。启迪桑德(000826.SZ)、首创股份(600008.SH)则分别以93.58亿元和92.85亿元的营收拿到“准入证”。尚未公布年报的碧水源(300070.SZ)和东方园林(002310.SZ),2016年营收分别为88.9亿元和85.6亿元,也有望进入“百亿俱乐部”。
对于下一个“百亿营收”的上市企业,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我国环境问题不断升级,不断复杂化和系统化,未来诞生的“百亿营收”级别的环保企业肯定越来越多,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
而《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则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目前看来,环保企业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不过2017年导致环保行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之一——PPP模式,在2018年的控制将更为严格。北控水务在年报中称,今年预计新签约300亿元左右PPP项目,较2017年500多亿元的签约量减少了4成。
薛涛认为,环保PPP项目火爆度将减弱,工程导向公司的红利结束,技术、运营、维护、绩效等导向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建设自身能力的,将活下来。
百亿级企业“多点开花”
若以1998年《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为起点,我国水务改革已走过20年。
目前,水务已成环保业投资最大的领域,也是“百亿营收”企业的聚集区。“帝都双雄”北控水务和首创股份皆主营水务,光大国际以水务起家,该业务壮大后已剥离为旗下的新加坡上市公司光大水务(新交所:U9E)。
据薛涛提供的统计数据,20年间,水务上市公司从10家扩至44家,平均营收从5.5亿元涨到26.8亿元。
目前环保业营收第一的北控水务,根据该集团2017年报,水务总设计能力为3138.8万吨/日,去年共签约11个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共计521.58亿元。首创股份则是国内首个锁定水务环保领域的国有上市企业,目前运营的重资产水务项目规模达到2308万吨/日。
光大国际从水务起家,该业务已剥离为上市企业光大水务。光大水务去年收入35.92亿港元,同比增长44%。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光大水务共持有94个水务项目,水处理规模534万立方米/日。
在这三大公司年报中,除了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不断进行。北控水务在葡萄牙有24座污水处理厂,澳门有1座污水处理厂,新加坡有1座再生水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42.72万吨/日,营收2.91亿港元。葡萄牙13座供水厂设计能力为3.6万吨/日,营收2.285亿港元。二者合计营收占总营收的2.45%。
光大国际首个海外垃圾发电项目,越南芹苴垃圾发电项目去年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建成投运。该集团行政总裁王天义还表示,“力争用五年时间打造全球一流的生态环境企业”。首创股份则在年报表示,服务中国、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5000余万人口。
除了水务领域,固废领域也涌现一批环保上市公司。比如启迪桑德,在其各项业务中,固废占比最大。不过,2017年环卫则成为该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
年报显示,2017年新增城乡环卫一体化业务运营服务合同235份,合同额合计约10.3亿元,环卫收入从2016年的7.93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7.88亿元,增幅高达125.39%,也因此成为启迪桑德第三大业务。
“启迪桑德的环卫业务布局早,提前有所准备,加上作为全国性公司执行力比较强,因此项目落地多。除个别省市外,环卫项目几乎遍布环卫市场放开地区。”启迪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新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项目积累多,往往会遇到管理瓶颈。张新建表示,目前启迪桑德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构建“环卫云”,加上ERP管理,经营管理相结合,来突破这一瓶颈。“公司投入研发做环卫云,这块其实受资金限制,小公司可能做不到,但启迪桑德这样的体量成本摊薄开来相对小很多。”
对于下一步,张新建表示,环卫市场开放度还差很远,未来一两年的第一任务还是把规模做起来。全国三四百个项目要互相联合,做到互联、跨界、融合的互联网环卫,再结合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同步推进。
“我们的定位是城市综合服务商,环卫业务从垃圾清扫运输扩大到绿化、路灯等方面,打造全面覆盖市政相关公用设施养护维护业务能力。”张新建说。
环保PPP项目紧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这些环保龙头企业年报中,PPP是共同的关键词。
启迪桑德去年的市政PPP业务合同数为5个,合同额总计28.7亿元。过去三年,启迪桑德共获得37个PPP项目,总投资额达330亿元。其中有稳定运营收入的项目占比约85%,9个项目入选国家财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名单。
首创股份所签署的PPP协议已经涉及供排水、河道治理、固废处理、园林绿化、海绵城市建设以及区域综合环境治理等领域。
而光大国际行政总裁王天义本身就是业内知名的PPP专家。光大国际2017年报称,集团“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PPP合作,并促进PPP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发展,以扩大本集团在PPP领域的影响力”。
北控水务可谓是环保领域的PPP项目大单专家。去年签约的11个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平均投资47.4亿元。其中,内蒙古包头城市水生态提升综合利用PPP项目,是继北京通州水环境治理PPP项目后,又一个少见的百亿级投资项目。
然而,经过了2017年的快速发展,进入2018年,各大环保企业的PPP项目或许将进入“收缩期”。
在年报中,北控水务预计2018年新签约300亿元左右PPP项目,并将更注重收取有收费来源的存量项目。据悉,这是因为项目清库下,挑选项目需更加谨慎。
在4月2日的“2018(第十六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光透露了今年PPP项目投资方向:一是以北控水务500个工厂出发去找河,解决河的问题;二是正常投资外面的PPP项目,但会非常慎重,今年重点会投向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这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而且水污染治理正在发展中的一些地区。
另外,过去一年,PPP项目受到多项政策规范,被清库的PPP项目中生态相关项目数量占4.6%。北控水务相关负责人在4月4日的业绩后非交易路演上表示,192号文限制了央企投资PPP,92号文限制了明股实债,32号文限制了地方政府城投公司。这些限制反而使得北控水务这样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将更有所作为。
“从去年年底来看,PPP项目的规范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工作,对整个行业包括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都是一个很好的动向,对环保行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大于弊的解决方案。”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曾在3月1日的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
薛涛表示,尽管有这些限制,但PPP还是会向前走。“不过,从宏观角度来说,央地财权事权分配没有清晰的结论,国家降杠杆等措施都会影响PPP项目的发展。而从PPP本身来讲,过去三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标准流程,也扩大了认知度,但同时伴随着‘异化’和‘泛化’的问题。”
他指出,这一系列的规范政策相当于PPP“长得乱七八糟的时候给修剪修剪”,可以预见以后PPP项目不会像前几年那么火爆。
而对环保企业来说,整个大盘子下降,公司这块的业绩会面临紧缩。“其中,技术、运营、维护、绩效等导向的公司,愿意花成本建设自身能力的,还能活着;而工程导向的企业只是追个风口,揽一波工程,做完就走,什么都不留,它们的红利期结束了。”薛涛总结称,“需求旺盛时,什么产品都有;需求不旺盛时,好产品才能活。”
对环保企业来说,经历了2017年环保政策趋严和PPP项目大发展的双重政策利好,如何在2018年进一步“修炼内功”,在做好主业之外开发新兴领域,将是摆在环保上市企业面前的一个必答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