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分析报告]长株潭城市群依靠转型激发经济增长潜力

长沙
2016-03-17 10:43

已收藏


自2007年底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长株潭城市群就着力探索传统产业关停或转型,积极培育"低碳型"新兴产业,创新体制机制为转型提供保障,有效激发了增长潜力。

污染产业要么关停要么转型

长期以来,长株潭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工业为主,由此产生的污染问题让湘江不堪重负。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长株潭地区还面临着重化工业转型升级的独特压力。为了向转型要动力,为了推动产业向"两型"转型,当地选择了向污染产业开刀:要求要么清退,要么进行环保改造。

据了解,近六年来,株洲累计拆除烟囱500多根,累计关停污染企业近200家。株洲市政府市长毛腾飞说:"出于湘江治理的需要,清水塘工业区要整体搬迁改造。而拆一根烟囱,就代表关闭或改造了一家污染企业。"

在长沙坪塘老工业基地,重型工业比重大,生产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创新机制落后。2008年底,长沙开始实施坪塘老工业基地"两高"产业退出和生态修复工程。除了实行"一厂一策",进行分类退出,还特别将"两高"产业退出、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纳入各级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中,引导政府将工作重心调整到绿色发展上来。

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上,长沙也进行了有益尝试。例如,按照退出时间的先后实施差别化奖励。以率先于2009年6月30日前完成退出的湖南新生水泥厂为例,企业不但获得了中央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601.4万元,还获得了先导区配套奖励资金880万元,同时其旋窑退出参照同等标准获得了750万元的配套奖励。

在两年时间内,坪塘老工业基地完成了国家淘汰产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企业的强制淘汰或搬迁;三年时间内,完成超标排放企业的限期治理或关闭。坪塘模式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在湘潭竹埠港老工业区,当地的28家化工企业已全部关停。湘潭市环保局相关人士介绍,按照"关、退、治、进"四步走战略,到2018年竹埠港要全面完成环境污染治理,2020年建成生态宜居的滨江新城。

毛腾飞说,在"两型"发展的大环境下,长株潭地区正在经受转型带来的产值下滑等阵痛。但环保不等人,只有严管、严治、严罚"三管齐下",重拳治理污染,有效减少环境负荷,才能提升"两型"水平。

"低碳型"新兴产业渐成发展引擎

在传统产业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如何培养长株潭城市群新的增长点?突破口在哪里?长株潭城市群将目光瞄向了低碳、节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并逐步将其发展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为了培育新的发展动能,长沙以精准的政策引导产业重点向互联网、3D打印、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三新"方向发展,构建了新材料、食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等多点支撑,填补了旧有产业的缺口。"2015年,新材料的产值达到2621亿元,取代工程机械成为长沙第一大产业。"长沙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志辉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长沙GDP年均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回落3.4个百分点,但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3.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了16.8个百分点。2015年,电子信息等四大新产业产值跨越千亿元关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1%,是三大产业中增速唯一提升的产业。

株洲"十二五"规划确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服饰、陶瓷等五大千亿元产业群。2015年,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1003.7亿元,成为该市第一个千亿元产业。株洲也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其中电力机车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创新能力突出,产业优势明显,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株洲市经信委一负责人说。

在湘潭,该市投入工业技改资金500多亿元,建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组建了风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矿山装备制造、湘莲产业等四大技术创新联盟。

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张萍表示,与长江中游其他城市群相比,长株潭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较雄厚的自主创新力基础。近年来,依托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涌现出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轨道交通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近5年,长株潭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6%以上,位居全国第一。长株潭三市创造了湖南省70%的科技成果,实现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创新体制机制为转型"护航"

分析人士认为,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会否长久,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程度的高低。 在"两型"领域,湖南先行先试,先后实施106项原创性改革。2012年以来,启动和推进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产业转型升级、排污权交易、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等十大重点改革,部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从湖南省"两型"工委了解到,目前,湘江重金属治理、两型采购、两型标准等模式已成为全国经验。居民用阶梯式水、电、气价格制度改革实现了全省覆盖,非居民水、电、气超定额累计进加价政策正在推进。排污权交易已覆盖湘江流域8市和全省火电、钢铁行业的排污企业。

为了强力推进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湖南出台了《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绿心保护条例》。比如,昭山示范区位于"长株潭绿心"的核心位置,有近51%的土地为禁止开发区,有超过30%的土地为限制开发区。

2011年开始,湖南探索将"两型"社会建设纳入政绩考核。2013年,这一绩效考评范围拓展到环长株潭8市及郴州市,占到市州"重点工程与重点工作"指标总分值的20%。2014年以来,首次将90项"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工作指标逐一分解到31个省直机关单位。

产业要转型,城市要发展,钱从哪里来?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长沙市大胆实施投融资体制创新,将资金从补贴改为投入,从无偿改为有偿,从政府决策改为市场决策,对传统产业资金引入基金化运作。

长沙率先在全国成立了200亿元的城市发展基金,一举改变了以往投资的模式,刺激大量民资涌入。同时,还积极推动设立棚改基金、城中村改造基金、国企改革基金等各类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400多亿元,2015年已提款基金149.45亿元支持城市建设。

2015年12月,长沙市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旨在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新兴产业领域,力争到2020年筹资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0亿-400亿元。"首批6.5亿元产业基金已经到位,社会资本反映强烈,纷纷要求跟市政府合作。"长沙市政府金融办副主任常跃勤说。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