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张泉、袁全)今年4月26日是第21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0.05分,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超98%……国家知识产权局开放日活动及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26日举行,传递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全新动向。
(小标题)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0.05分 创历史新高
国家知识产权局26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80.05分,较2019年提高了1.07分,较"十二五"末提高了11.33分,创历史新高。
"这个数据说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说,严保护政策导向的确立、大保护工作格局的构建、快保护关键环节的突破、同保护优越环境的塑造促进了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民法典出台,专利法、著作权法、刑法均完成新一轮修改,针对故意侵权确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法定赔偿数额大幅提高,刑事处罚力度加大。
--2020年,全国共有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500余个,调解知识产权纠纷2.4万件。42家仲裁委员会处理知识产权案件1900余件。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构1000余家,覆盖大部分地区。
--全国新设立一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2020年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共协助执法办案1.7万件,结案率98.3%,平均结案周期11.6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分中心落地上海;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及地方分中心有效运行,设立以来已指导海外维权案件300余件。
张志成说,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高标准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其推进计划,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小标题)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 转移转化日趋活跃
国家知识产权局26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4.9%。"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稳定在30%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均在40%以上。
调查显示,近八成企业对未来专利收益情况有明确预期,其中,49.5%的专利权人预计未来一年专利实施收益将有所增长,45.5%预计收益基本不变,仅5.0%预计收益将有所下降。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将继续围绕专利转移转化,深入开展专利产业化率调查,聚焦关键技术领域高价值专利产出等内容。
葛树表示,高价值发明专利主要是指符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专利质量较高、价值较高的有效发明专利。主要包括5种情况: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明专利,二是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发明专利,三是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发明专利,四是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发明专利,五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设置为预期指标,这将有效引导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更加注重专利质量,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研发、保护和转化运用,推动高质量发展。"葛树说。
(小标题)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超98% 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国家知识产权局26日发布的《中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20)》显示,2020年,专利、商标业务全面实现网上服务,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分别达到98.8%和98.0%,为权利人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极大便利。
2020年,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试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初步实现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全国27个省(区、市)实现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各地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业务"一站式"服务,实现"最多跑一地"。
与此同时,知识产权审查效率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底,发明专利和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分别压缩至20个月和14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压缩至4个月,提前完成国务院提出的商标审查周期压缩目标。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27个省(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设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1%。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公共服务标准,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