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经济数据

《瞭望》刊发文章:低空经济:从蓄势起飞到加速腾飞

新华社,北京
2024-05-15 14:45

已收藏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5月13日出版的2024年第20期《瞭望》新闻周刊刊发了记者刘菁、马姝瑞采写的文章《低空经济:从蓄势起飞到加速腾飞》。摘要如下: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今年,"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打造这一"新增长引擎"。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随着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的蓝图愈加清晰。



新制造:低空装备制造从"消费级"加速跨向"工业级"



低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首先表现在各种先进飞行器的快速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底,中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2023年,中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过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近60%。

在中国现有的3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之一安徽,"以通用航空为主"的传统低空经济正在向"有人机和无人机融合发展"的新低空经济过渡。2023年,安徽低空经济规模突破400亿元,

在芜湖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刚刚制造完成的无人机在生产线上整齐排列,等待完成出厂前最后的测试与"体检"。同时拥有汽车制造和通用航空器两种产业基础的芜湖市,还正在谋划推动分体式低空立体交通智慧出行项目,包括开发制造"分体式飞行汽车",将飞行汽车产业与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融合创新,推动相关未来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通过开放市场可促进头部企业诞生,未来`航空级`无人机市场正处在研发投入期,可重点创造良好融资条件,扩大有效投资来促进头部企业的诞生。"芜湖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怀强说。



新基建:探索实现"融合飞行"盘活空域资源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有实名登记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增长32.2%,2023年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

飞行时长持续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各种有人机、无人机融入国家空域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以及不断完善提升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和低空航行服务保障能力。

近年来,中国民航局已修订30余部民航法规,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建成飞行服务站32个。低空情报气象监视服务能力也不断提高,飞行计划管理逐步简化,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受访专家和主管部门普遍提出,低空经济将带来交通范式的巨大变革,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适配低空飞行的"新基建",将低空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

中国民航局在3月29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将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空域分类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的推广,推动实现由现行在原有空域结构中协调划设报告空域、监视空域和目视航线的做法,变为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等。



新应用:场景释放让低空经济从"空中"加快"落地"



"全面融入"生产生活各领域,是低空经济拓展应用的远景。基层干部和业内人士呼吁,围绕场景、资源、应用,完善低空经济应用政策体系,促进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

受访人士建议,探索拓展更多低空应用场景,挖掘公共服务领域创造需求、引领示范,提升无人机在公安、应急、消防、环保、水利等场景中的应用。

芜湖市南陵县邮政业发展中心主任范连城表示,探索分领域、分类别的政府资金激励机制,对于工业级无人机可重点在应用端实施政策资金激励,带动市场开拓,探索空域管理;对于航空级无人机等低空经济领域内的"无人区",重点在研发和制造环节进行资金激励,保持创新投入强度,抓住这一低空蓝海蕴藏的新机遇。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