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北站到上海虹桥站,百公里的路程,20多分钟的车程…… 2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来苏州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中国高铁。中国高铁,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外交舞台上的亮点。 这是中东欧16国领导人首次会聚中国,共商发展战略对接,共促合作共赢大计。
观察人士认为,"16+1合作"互补性强、契合度高、发展潜力巨大。此次会晤以"高铁外交"作为"压轴大戏",将推动双方经济融合、共赢,为产能合作注入新动能。 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就双方未来合作提出"1+6"合作框架,即一个目标和六大重点。落实合作推进路线图;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等成为未来双方合作重点。
中东欧地区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工业设备面临升级改造任务,但经历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之后,资金短缺等因素使相关建设受到制约,市场需求仍待释放。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积累起较为雄厚的资本,并在汽车、钢铁、造船、化工、港口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拥有优质产能,综合配套和工程建设能力强。 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以来,中国企业积极开拓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市场。利用中方贷款实施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去年底通车,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站一期项目大修也已完工。
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马其顿两段高速公路以及首个使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100亿美元专项贷款额度的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3年来,`16+1合作`好比一列高速列车,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州,不断加速。"现在,这列高速列车正以全新姿态、更高速度,从中国再启程。
24日,中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三国总理共同见证了中匈、中塞两国三方共同建设的匈塞铁路合作文件的签署。中方表示将推动这一项目年内开工、两年完成。项目建成后,既造福当地民众,也将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其他合作积累信心和经验。 中方还表示,愿同16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和产业特点,推进双向多元的国际产能合作;倡议开展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和黑海"三海港区合作",在有条件的港口合作建立产业聚集区;大力支持双方企业参与其中,拓展中国装备、欧洲技术和中东欧市场的结合,形成更多产能合作项目亮点。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产能合作绝非仅让中国受惠的"单向车道",其本质是互惠共赢。
李克强总理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上致辞时说,把中国的优势产能同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需求、西欧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结合起来,开展三方合作,不仅可以支持中东欧国家以较低成本加快发展、扩大就业,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欧洲平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 中国与中东欧共商"合作顶层设计"受到海外媒体和观察人士的关注。拉美社评论说,此次会晤将为发展彼此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和欧洲发展持续、平衡、深入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俄罗斯卫星网报道说,会晤将全面开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篇章。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可谓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的产能合作确定了早期成果和远景项目。
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合作的基本原则、重点国别及重点行业。 展望未来,让产能合作发挥引领作用,将有效推动中国优势要素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合。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的特色优势,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版图上,帮助中国重新确立坐标,促进中外共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