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宏观

"资本盛宴"过后,中国创业项目加速整合升级

北京
2015-12-23 11:09

已收藏


在北京中关村一家以美国惠普、苹果等知名公司诞生地--车库命名的咖啡馆里,风雪雾霾天也依旧座无虚席,每天都有上百名创业者在这里寻求团队和资金。 但是,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创投领域"过热"渐现,又受经济下行、二级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开始捂紧钱袋、谨慎抉择,创业领域逐渐瞄向核心技术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服务业等高端领域,政策驱动与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让创业热潮迎来一场升级。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在北京西北方向这片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地域范围内,2015年上半年平均每天诞生130家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如此数量的初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言而喻。 然而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这一词汇开始在中关村的创投圈不胫而走,创业者反映拿钱困难,甚至有些达成投资协议的项目遭到违约、撤资。

在资本端收紧的影响下,创业项目正在经历优胜劣汰、整合升级的阵痛。 "市场好的时候,投资人会预期公司在未来几个月会有新一轮投资进账,而市场不好的时候,预期就会下降,导致投资收紧。"复星昆仲资本投资总监王凯南说,"但投资机构的资金供给依然存在,如果说以前某个细分领域内前10名能融到资,那么现在是前3名能融到。" 他认为,资金向优质的创业项目集中,倒逼创业者精选创业项目,客观推动了创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创业渐成热潮以来,打车、团购、旅游等O2O领域涌现大量同质的创业项目,令相关领域快速实现饱和。而资本在向高端集聚的同时,也在寻求整合。 钱通资本创始人李冲认为,此前随意注册一个App就能赚点钱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底端、重复、模仿的创业项目将很快被淘汰。

互联网创业服务平台、36氪创始人刘成城说:"顶级的投资者是不惧寒冬的,反而会增加对高质量项目的投资。"拥有核心技术、代表新兴业态的创业企业受资本收紧的影响较小,核心竞争力能够保证其紧握谈判筹码,甚至可以在选择投资机构方面拥有话语权。 在位于西雅图的微软总部工作5年之后,陈本峰带着他研究生期间取得的国际技术专利回到中关村,创建起服务企业用户的"云适配"公司。

目前,他的技术已经应用于中国政府网、清华大学、中关村管委会等多家机构、企业,"云适配"截至目前各轮融资均较为顺畅。 "两三年前,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不去看服务企业用户的项目,从今年开始,投资人普遍认为中国会出现可与微软、甲骨文相较的企业,而他们都希望能够从这些企业的成长中分一杯羹。"陈本峰说。 "目前仅追求概念、依靠营销手段已经很难成功。做创业项目要沉得住气,潜心技术攻关,取得核心竞争力。"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说。

旷视科技2011年成立以来一直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潜心攻关,直到今年上半年技术成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于是迅速在金融、安防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并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 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展开幕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德国总理默克尔面前演示了"刷脸"支付,为嘉宾购买礼物,其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就来自于旷视科技研发的"Face++"。

旷视科技从得到联想之星天使投资,到A轮创新工场投资、B轮启明创投投资,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单靠补贴、推广占领消费者市场的创业领域出现日渐饱和的苗头,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服务企业用户的项目等正成为投资机构"新宠"。受访中关村创客及部分专家建议,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优先扶持拥有核心技术、市场模式明确的创新创业项目,推动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技术引领作用。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