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年CPI和PPI分别定格在2.0%和-1.4%,并没有出现年初市场所担心的滞胀。市场普遍预期,今年PPI同比涨幅有望继续回升,但去年底以来的高涨态势不会长时间延续,CPI则继续保持温和涨势,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政策重点在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金融风险,相对偏紧的政策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无需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2.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CPI涨幅连续三个月保持在2%以上。
从全年来看,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不过,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去年初政府制定的3%的通胀控制目标。
今年全球通胀水平有回升的趋势,加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反弹,市场似乎对今年中国的通胀问题又有所担心。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今年CPI预计仍会温和上升,年中可能迎来高点,个别月份涨幅或突破3%,全年走势受食品价格的季节性走势影响而有所波动。他认为,今年全年CPI涨幅或高于去年,但不会超过3%。
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带动PPI反弹,并于9月份实现同比正增长。统计局昨日公布数据显示,12月份,PPI同比上涨5.5%,涨幅较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创下逾五年以来新高。这是PPI连续第四个月同比正增长。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称,PPI涨幅扩大的原因:一是受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了部分工业品出厂价格;二是工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去产能、去库存政策的效果显现,供需关系逐步改善。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个百分点。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全年PPI涨幅有望实现正增长。
刘学智表示,楼市政策收紧,债市经历震荡之后,不排除闲置资金流入工业品和消费品领域,推升相关价格加快上涨。预计今年PPI高点出现在一季度,呈前高后稳的特点,PPI全年涨幅上升至5.5%左右。
不过,他认为,宏观经济缓中趋稳,经济运行状况难以支撑物价明显高涨,PPI对CPI的传导作用减弱,整体通胀压力不会太大。
对于未来政策走向,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胀目前尚不构成担忧,央行货币政策取向转向“中性”,更多是针对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降低金融风险,金融去杠杆客观上会收紧货币环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上行,因此无需采取类似加息等额外货币紧缩措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