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区域

中国东北致力于打造"冷资源"的新优势

哈尔滨
2015-10-21 14:22

已收藏


"不要总是大张旗鼓对外宣传哈尔滨的冰雪了,天寒地冻的哪个投资人敢来?"上世纪90年代,黑龙江省一位领导曾要求省内媒体,在报道哈尔滨时不要使用"冰城"的这个别称。

其实,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偏远的中国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不仅导致生产、生活成本升高,也一直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冬季气候最寒冷的黑龙江,元月份平均气温是零下14.7摄氏度至零下30.9摄氏度,有"神州北极"之称的漠河县,最低气温甚至可达零下五十摄氏度。

与冰雪美景的诗情画意不同,这种寒冷稍不注意就可能冻坏手脚、冻伤耳朵。大兴安岭林区一位老林业工人告诉记者,因为白酒可以御寒,过去曾与棉鞋、棉手套等物资一起,被列为过劳保用品。最重要的是,外地人一想到东北,就会想到塞外的苦寒之地,不适合生存,让不少旅游者、投资者望而生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寒冷才开始不再被避讳,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和优势。 "没想到看看雪就能赚钱!"这些年来,海林市的双峰林场职工们感觉开了眼。这里是日本海暖湿气流与贝加尔湖冷空气相汇之处,被称为"中国雪乡",雪期长达6个月,积雪可达2米。曾给当地人出行造成极大不便,如今这些白雪却成为赚钱的"摇钱树"。

双峰林场职工的住宅区,四面环山,坳间平地不过十几公顷,有住户100余家。上世纪80年代,有摄影爱好者发现这里,用镜头记录下美景带到山外。互联网时代,雪乡开始声名鹊起,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山沟,逐渐成为中外闻名的"雪乡",慕名者纷至沓来。

2014年冬季,雪乡接待超过55万人次的游客,旅游产值达五亿元。 曾经在林场上班的周大姐,十几年前买断工龄,开始经营家庭旅馆。冬季旅游旺季她的旅馆"一炕难求",需要提前十天才能订到房间。游客喜欢住在她的东北民居里,睡火炕、啃冻梨、吃炖菜。"他们就爱吃锅包肉和酸菜。"周大姐说。

哈尔滨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曾被视为城市发展障碍。如今,寒冷却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资源优势,推动着这个经济的快速增长。自1985年冰雪节首次举办以来,冰雪旅游已占据哈尔滨旅游经济的半壁江山,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它所附带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力推动了餐饮、住宿、交通、娱乐、房产和冰雪装备等行业共同发展。寒冷和冰雪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滚滚财富。 如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同日本札幌冰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冬季嘉年华、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哈尔滨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冰雪名城和冬季旅游胜地。

随着认识的逐步深入,云存储、"试车经济"等"冷资源"新的利用方式开始崭露头角。与诸多城市的云计算产业一样,哈尔滨也在树立自己的标签,全力推进"中国云谷"的建设。

据了解,寒冷的气候也为发展云存储提供了便利条件。云存储对电的消耗比较大,对温度、湿度的要求比较高,数据中心需要不断的降温来达到恒温恒湿的环境。 发展云存储,哈尔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地处北纬44°-46°之间,是建设数据中心的黄金纬度,这里没有大的自然灾害,电力资源充沛,水资源丰富,有很多优秀人才。

"经过测算,哈尔滨比华南、华东大约节约40%的电,这里有8个月的时间不启动压缩机制冷,电价也比南方便宜。在云存储方面,哈尔滨具有很大的优势,未来的发展潜力很大。"2010年进驻中国云谷的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檀丽艳说。

自2010年11月启动建设至今,中国云谷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截止到目前,云谷已汇聚企业300余家,签约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3项,协议投资额310亿元。初步形成了数据中心、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四大板块。中国云谷一期软件园汇聚了企业70余家,营业收入5亿元。

每到冬季,黑龙江省边境城市黑河市就开始热闹起来,试车企业纷纷赶到黑河,开始忙碌的试车季。奥迪、宝马、雪铁龙、沃尔沃、大众、通用、现代、克莱斯勒……,这些品牌的汽车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

全年结冰期达209天,寒冷的自然条件使黑河市成为国内外众多汽车厂家寒带试车的理想之地。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开始在这里自发聚集,开展汽车寒区实验。

2006年,看到商机的黑河市专门成立试车办,培育试车产业,为试车企业服务。 10月16日,广汽集团工程师孙建忠匆匆飞到哈尔滨,准备第二天赶往黑河。孙建忠告诉记者,广汽集团在黑河建立了专门的试验场,去年已经开始运营。

这次来,是要根据运行情况,对试验场进行一些改造。"黑河市的水面有限,我们建自己的试验场,是先行抢占试验资源。"他坦言。 自2006年成立,红河谷汽车测试中心有限公司从第一年投入数百万元只收入十几万元,到现在已经拥有20个试车基地,见证了黑河市试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黑河市的寒区试验量占全国寒区试验量的80%以上。"公司总经理赵鑫宏说。 记者了解到,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试车量反而在增加。

去年,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研究总院实验检测所的邓勇军和试车团队一共来了100辆车以及六、七十人次的工作人员。"汽车行业发展进入冷静期,现在面临产业洗牌,企业意识到,发展是要靠质量取胜,加大了研发的投入。"邓勇军说。

黑河市试车办汽车科科长陈影告诉记者,在2014-2015试车季,来黑河市进行寒区试验单位达75家,来黑河试验的车辆有1300余台,试验人员2100余人次,创历史新高。"我们的统计仅仅是到试车办报到的,实际的数字要更多。"陈影说。

如今每到试车季,黑河的宾馆旅店住宿开始紧张,不提前预定甚至很难订到房。围绕试车场冬季技术测试,零部件、物流、汽修等辅业和配套企业也纷纷聚集,一条试车产业链已经形成。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