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区域

中国首例退港还海实践为城市系上生态"绿丝带"

新华社,济南
2020-12-15 14:40

已收藏






新华社济南12月15日电(记者王凯)工作10多年来,胡小文家的窗户没开过几次。

2003年,大学毕业的胡小文考进山东港口日照港,被分配到单位附近的单身公寓居住。

1986年开放的日照港,是中国东部沿海一座现代化综合性世界级大港,也是中国西煤东输、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港,胡小文居住的单身公寓便处于港口煤炭作业区附近。

"开一会窗户纱网就变黑了,地面也有一层煤灰。"山东港湾建设集团经营管理室副主任胡小文回忆,她当时在公寓里几乎不敢开窗,即便不开窗,过不了几天室内地面上还会有一层薄薄的煤灰。

不仅胡小文居住的单身公寓有这种情况,港区周边方圆几公里的居民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状况。

"小时候出来玩,干净的鞋回家就变黑了,洗头发时水都是黑的。"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员工刘鲁说,自己从小就住港口附近,港口环境脏乱差让许多居民不断上访。

此外,这片港口煤炭作业区紧邻日照灯塔旅游景区,城市生态旅游岸线至此戛然而止,极不协调。

把工业区搬迁,实施退港还海是唯一的出路。

为有效解决港、城发展矛盾,2015年,日照市开始着手规划退港还海工程。2016年6月,在财政部、原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中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会上,日照退港还海项目获高票通过,并被认定为中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

按照规划方案,日照港将石臼港区东作业区2个10万吨级煤码头及煤炭作业区逐渐迁移至远离城区的南作业区。在此过程中,日照港会同有关部门对腾出的煤炭堆场及港口岸线实施环境整治修复,并再造一条沙滩,未来将该区域打造成当地居民亲海旅游景区,实现"退港还海,还海于民"。

面对中国首例退港还海工程,日照港的工程人员没有先例可循,首要的问题是:如何造沙滩?

日照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唐仕升说,日照的海岸线比较平直,在这样"敞口"的海岸线上用外运的沙子来造沙滩,很快就会被海浪冲走,"就算最后沙滩形成了,我们投资这么大到底值不值?如果过几年沙滩被海浪冲走了,那岂不是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

除此之外,造沙滩需要450万立方米沙子,直接挖沙肯定会破坏环境,那么沙从哪来?整个工程实施需要150亿元,对日照来说负担极重,钱又从哪来?造沙滩的区域紧挨着当地著名旅游区,环保问题怎么办?……

针对以上困难,项目建设负责人、日照港港达管道输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昌年表示,日照港邀请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反复研讨,创新提出了做曲线形长堤的办法来造沙滩,并利用港内疏浚航道的泥沙来吹填沙滩,辅之以拦污屏等设备保护环境。此外,日照港还创新研发了自动水幕式喷淋装置等10余项绿色环保新技术,不仅节约资源,还最大限度保护海洋环境。

此外,为解决融资难题,按照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融资模式,政府投入资金4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及企业投入超40亿元,形成了多元化、可持续资金保障融资机制。待工程全部完工后,港口开发建设收益会逐渐提升,最终得以偿还所有建设投资。

一切准备就绪。2016年11月26日,该项目在日照市正式开工。

经过2年多的紧张施工,该项目海岸线生态修复整治部分的工程已经完成,一条长约2公里、占地46万平方米的人造沙滩成为亮点。与此同时,煤炭搬迁和港口作业区升级转型工程正有序进行。

现如今,胡小文再也不怕开窗了,家中窗明几净,窗外空气清新。她最爱做的事,就是经常去金沙滩区域转转。站在弧形灯塔防波堤尽头处环顾四周,早已不再是过去黑灰色的海面,取而代之的是湛蓝清澈的海水,海鸥不时掠过水面。不远处,人造沙滩宛如一面"金绸缎",与周围灯塔旅游景区融为一体。

更让胡小文高兴的是,这片海域还出现了白海豚和大海龟,曾经"煤码头"的海洋生态环境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条生态"绿丝带"正在城市黄金海岸线上徐徐展开。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