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刘红霞、王雨萧)全球贸易"寒意渐浓"、国际需求持续走弱、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局面下,我国外贸发展呈现怎样的图景? 23日,正在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传来最新声音。
"跨越式发展。"受国务院委托,商务部部长钟山当天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这样评价我国外贸。
这一论断有充分的论据。世界贸易组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外贸增速高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外贸总值占全球的份额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仍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更能清楚感知跨越式发展:195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从11.3亿美元起步,2018年达到4.6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年均增速达13%;占全球货物贸易的份额从1950年的不足1%提高到2018年的11.8%,在全球的排名从第28位跃升至世界首位。
不只是货物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服务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6.9亿美元提高到2018年的7919亿美元。
增量迅猛的同时,我国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汽车、船舶、铁路机车、飞机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
钟山说,据测算,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1.8亿左右,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0%以上。
伴随跨越式发展的,既有不断集聚的内生动力,也有不容小觑的风险挑战。
从外部看,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包括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在内的多家权威国际机构纷纷"看跌"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从内部看,应该承认,我国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综合要素成本快速上升,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能力有待提升,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全国人大财经委建议,我国应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为主向质量、技术、品牌为核心的综合优势转型;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型;推动进出口结构由出口为主向优进优出、均衡发展转型。
与此同时,要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主导向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转型;推动参与全球治理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向主动参与、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定转型。
钟山表示,未来将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大力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进口与出口、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贸易与双向投资、贸易与产业协调发展,开创开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赢的国际贸易新局面。
同时,我国将大力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贸易创新能力,加快品牌培育,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提升贸易综合竞争力;扩大进口空间,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
我国还将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管理模式,优化通关作业流程和海关统计制度。深化服务贸易领域改革和开放,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据悉,我国还将推动自贸试验区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早日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
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钟山在报告中说,我国将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实现年底前主要业务应用率100%。推进投资自由化,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外资对产业升级和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逐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