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陈梦娜)记者8月9日从上海海关获悉,2024年上半年,上海浦东新区进出口总值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占上海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61.9%。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三年来,上海浦东新区已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7.6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超三成,船舶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加速增长,开放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日前,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物流专员朱皓晨熟练地打开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请界面,输入进口货物信息,点击“申报”,系统立即生成了《征免税确认通知书》编号。此份单证涉及货值2.9万美元,申报进口后可减免税款1.5万元人民币。这是海关总署新上线的减免税“一表多用”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从免税申请至通关放行的全流程再造,在以科技控权防范单证风险的同时提高企业享惠效率,帮助集成电路企业进口货物“智”享减免税。
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海关是全国首批12个开展减免税“一表多用”模式试点的隶属海关之一,作为海关总署“内控特色科室”,上海浦东海关减免税科推进“ERP联网+快速审核”等科技控权项目,以科技促内控,以内控提效率,以效率优体验,将审核全流程时长从1至2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30秒内。2023年12月,上海海关发布《集成电路产业监管创新实施办法(2.0版)》,全面覆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制造和物流供应链等全部环节以及各类企业主体,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西门子医疗亚太区首个诊断试剂生产研发基地,已投产多种针对心脏、甲状腺、性激素、肿瘤等临床检测的免疫试剂和用于免疫诊断的校准物、稀释剂、质控产品。上海浦东新区集聚了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的创新药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累计培育诞生了全国15%以上的一类新药。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研发机构对进口原辅料、合成前体等研发用物品的需求很大。上海海关会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建立市、区两级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联合推进机制,符合条件的产品可免于办理进口药品通关单,进一步实现了减单证、优流程。该项试点为全国首创,目前已覆盖四环素衍生物、喜树碱衍生物等50个品项。
在上海浦东新区康桥地区,有一座使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超级工厂”。这里没有固定的装配线,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模块化的生产单元,并实现数字互联,由智能的自主移动机器人提供服务。这家工厂于2022年12月2日正式投入运营,由最早在中国开展工业机器人本地研发和本地生产的跨国企业ABB集团投资1.5亿美元建设。上海浦东海关深化“关长送政策上门”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加工贸易业务量占比超过60%的情况,助力其成为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企业,用工单式核销的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的BOM(物料清单)备案模式,以报关单对应的报关清单料号级数据和企业生产工单作为料件耗用依据生成电子底账,并根据料号级料件、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进、出、耗、转、存等情况,对加工贸易料件、半成品以及成品进行核算核销,从而更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同时加速通关流程。
为更好地支持企业开展业务,上海浦东海关还为其设立关区首本区外工单式保税维修账册。目前,企业保税维修进出口值累计已超1300万美元,不仅提高了售后服务水平,而且维护了相关供应链的稳定通畅。截至2023年底,上海浦东新区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600家,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规模超1400亿元,约占上海市的40%。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规模与质量都依赖科技创新。上海海关围绕三大先导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精准赋能,助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攻关,推动生物医药前端研发用物品准入,支持人工智能加快基础研究,促进简化研发用途产品进出口手续等一系列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见效,助力上海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严格按照海关总署支持上海浦东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各项工作要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改革集成不断提高海关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探索打造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高地,全力支持浦东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