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分析报告:河南新野集约配置资源要素 特色农业产业三年产出超30亿

郑州
2015-10-08 16:17

已收藏


立足县域肉牛资源,河南新野县集约配置农业资源要素,以近3万亩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为核心,配套肉牛加工、养殖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业内部一二三次产业深度融合,3年时间核心区产出超30亿元,辐射周边近百公里肉牛产业带,带动3万多农民人均增收8000余元。

记者调研了解到,作为河南首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三次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新野样板"或为重塑中部传统农区三农格局提供借鉴,同时亟需破解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难题。

--资源集约引导产业集聚成群

毗邻二广高速新野北站出口的歪子镇是河南首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的所在地,曾经守着南阳优质黄牛资源的当地农民由于散户养殖效益不高、种地不挣钱,许多选择外出务工,养牛产业也一度日渐萎缩。而近年来,特色农业的发展让歪子镇发生了"新情况":建筑老板返乡创办养牛场,曾经逃离土地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包地重操旧业……

2013年,在外务工数年的乔营村干部乔德胜返乡,一边在家门口的企业打工,一边承包土地重操种地。他说,"是特色农业示范区给村子、农民带来的新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新希望!"乔德胜介绍,由于家里只有不到5亩耕地,"种地不挣钱",1997年就将土地交给别人,自己外出务工,而如今他承包了50亩土地,"刨除一亩一年300元的租金,一年也能挣好几万"。

乔德胜和歪子镇的变化源自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的规划建设。2012年,新野县以科尔沁牛业南阳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当地为契机,获批建设河南省首个特色农业产业化集群,探索打破现有农业资源要素配置,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新野县县委书记常英敏说,规模决定分工,分工决定效率,要形成农业规模集群,必须首先形成与农业二三产业匹配的一产要素配置格局。

土地资源首当其冲。依托科尔沁牛业公司,科尔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先后流转歪子镇、城郊乡等五个乡镇共计近3万亩土地,作为肉牛养殖的饲用甜玉米种植基地,同时兼顾消纳畜牧业污染物,通过土地集约利用,不仅将当地种植模式由"一年两熟"创新为"一年三熟",同时为种植基地配套17台美国进口大型喷灌机等设施,实现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带动劳动、资金等其他要素聚集,仅3年时间,一个工业园区式的农业产业集群拔地而起。登上集群示范区内肉牛育肥场的观光台,万头肉牛在敞开式牛舍,边享受"音乐按摩",边饮水采食,以育肥场为中心,周边集聚了年屠宰10万头的肉牛加工厂、生物肥料厂、公牛站、饲料厂以及肉牛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等二三产业配套项目。

要素集聚同时还加快了农业一二三产业间的要素流动,实现了农业产值的快速增长。据统计,仅3年时间,2014年底,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入驻主体达15家,实现产值30.2亿元,利税3000万元,拉动新野及周边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12个,新增肉牛5万头,带动超万户、3万多农民人均增收超8000元。

--融合发展拉伸产业链条成环

常英敏认为,通过新野县的探索,农业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以主导产业为核心,联通"农牧工商"四大业态,构建产业延伸增值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最终形成协作共赢的经营体系和科学生态的布局体系,将农业生产资源要素的潜力发挥到最大。 河南可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甜玉米、蔬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加工及食品研发为一体的食品企业。

据公司执行董事李洋介绍,该企业曾在广东沿海等地设厂,但苦于无公害原料短缺和玉米皮、玉米棒、玉米汁等加工废料无处消纳,只能小规模经营。 2013年,河南可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入驻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依靠示范区近3万亩的核心种植区和示范区配套的以牛粪等为原料的生物化肥厂,公司不仅获得了稳定的绿色无公害原料,而且加工废料通过管道直通肉牛育肥场、扩繁场,解决了企业的环保瓶颈,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拥有最大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周期最长的企业。

据测算,仅废料处理一项便可为企业每年增效数百万元。 据新野县肉牛产业集群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董应臣介绍,按照产业规律,目前,示范区已基本构建起以养殖场、屠宰场、食品加工厂、生物肥料加工厂为核心的全链条、全循环的产业布局,同时服务于农业一次和二次产业的三次服务业也逐渐完善,形成了公牛站、肉牛电子交易市场、农机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社会化的农业服务集群。

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村的马汉文2009年起便从事肉牛养殖,如今已是当地一名规模肉牛养殖场的负责人。经历过分散养殖到集群发展的他说,示范区建成后,肉牛养殖行业正在发生变化,一是此前为了买牛,养殖户最远要跑到内蒙,而如今坐在家门口通过电子交易市场就可以实现;二是与肉牛加工厂签署收购协议,保证了养殖场的稳定收益;三是"连收储玉米杆等青储饲料都有了专业化的运输队伍,直接送料上门,而以前则需要自己下地去收!" 新野县畜牧局副局长汪占华说,农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拉伸乐产业链条,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更为打造农牧产品的质量全程控制链、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条件。

据他介绍,目前,示范区已通过饲料种植、良种繁育、母牛和育肥牛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各个农牧生产环节的紧密衔接,引进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建立起了食品全程安全可是的追溯体系,有效保障了农产品质量。

-挖潜产业融合仍需破解三大难题

记者调研了解到,农业一二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为传统农区提供了一条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同时也通过现代产业运作方式的普及,对农村和农民产生了深刻影响。记者在当地采访,大型旋耕机、青储设备以及从美国引进、可有效喷灌数千亩的大型喷灌设备的操作者竟然都是"4050"的农民,而由于示范区吸纳就业人员,周边农村开始出现租房客集聚,慢慢向小城镇过渡,实现内涵式的城镇化变迁。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政治经济学室主任李省龙等专家学者通过实地调研认为,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在粮食主产区农牧业工业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同时表示将新野经验写入中央党校案例教学课题。河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认为,新野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的各个产业化集群以"集"为键,通过在农村因地制宜搭建平台,既让农民共享了合作协同的效益,又借产业化集群就地实现城镇化,留住了乡愁。

记者调研了解到,尽管农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突出表现为土地、资金、人才制约,仍需加强政策引导扶持。 一是农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必须实行能够满足三次产业发展要求的用地政策,这些都需要国家推动农地改革,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以便农业二次三次产业项目落地。 二是创新涉农融资政策,尤其是构建农村征信体系和涉农担保体系,建议通过整合各级财政性的补贴奖励资金、提留涉及农业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税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多源头筹措资金,解决传统农区农业集群融合发展的金融"缺血"难题。 三是加大向传统农区输送高素质现代经营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奖补政策,探索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人才在职能部门与企业间双向流动机制,调整单纯以产量为主要标准的农业奖补政策,加大奖补宽度和深度,制定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重考量的农业奖补机制。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