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向好 三大难题不容忽视

郑州
2015-11-16 15:57

已收藏


年前9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066万人,再次提前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然而,老龄化社会来临、新增就业人口减少等因素也受到密切关注。全国就业形势稳中有忧,有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三大因素使我国就业总体向好

2014年以来,我国GDP增速有所减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些地区和钢铁、煤炭、水泥等产业面临着调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受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低迷等因素影响,汽车配件、服装鞋帽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吸纳人力也有所降低。然而,以下三个因素使我国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并总体向好。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稳定为扩大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但由于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 他解释说,经济总量是40万亿元时,10%的增速是4万亿元;50万亿元时,8%的增速就能达到4万亿元。我国的经济总量达到60万亿元时,即便增速再略有放缓,拉动的就业也能保持增长。

二是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政策落实促进就业。从2014年初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释放市场活力的改革举措问世。2015年前三季度,新登记注册企业315.9万户,同比增长19.3%,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6万户。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干预,营造良好竞争环境,使我国市场主体稳步增长。 同时,就业保持向好也得益于促进就业的政策在地方顺利落实。例如,河南省人社厅就业办主任李甄说,传统产业尽管效益下滑,但政府通过发放稳岗补贴和企业在职员工培训补贴,帮助一些企业稳定员工,2014年大概稳定了30万至40万个岗位。

三是我国产业结构向着有利于吸纳就业的方向发展。2013年三产占GDP比重首次超过二产,2014年三产占GDP比重为48.2%,比二产高5.6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8个百分点。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指出,三产的快速发展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优化了就业结构。在这一产业结构下,只要GDP增速不降至6%以下,完成国务院制定的就业目标就不成问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今年四季度乃至明年就业形势还将继续保持整体稳定,"这个判断是基于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措施,而且这些措施落实力度也在加大。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三大不利因素不容忽视

尽管我国就业呈现总体稳定向好的局面,但记者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三个不利的因素仍不容忽视。

一是困难就业人员更难就业。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指出,我国当前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基于互联网和高科技的新兴产业,需要一定的知识技能,"40、50"后等困难就业人员就业更加艰难。

二是大学生就业举步维艰。据统计,2015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人,同比上升22万人。高校毕业生已经占到新进入市场劳动力总数的近一半。 而人社部的调查显示,80.5%的毕业生希望到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54%的毕业生希望到国企或是外企。而从市场需求来看,生产和销售的岗位达到了71.1%。58.4%的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有点难或很难"。

三是资源型行业和重工业以及企业结构单一地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人社部统计,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出现了下降,而登记失业率出现了上升,主要原因就是重工业和企业结构单一。以煤炭行业为例,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煤炭销量累计完成25.86亿吨,同比减少1.53亿吨,下降5.57%。

--相关专家提出应对就业难题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相关专家提出了我国应对就业难题的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快发展"脊梁"产业,突破技工收入"瓶颈"。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指出,在欧、美发、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中等收入人群的主体是技工,也就是"高级蓝领"。在我国,八成学生去大学,二成学生去技术院校;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个比例刚好相反。究其原因,有"官本位"等传统思想作祟,也因我国技工地位太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制造产业过于低端,因此解决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根本还是在于发展高端制造业,也就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落实好已有政策、加强对困难就业群体和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周天勇说,我国已经出台了大量的就业扶植政策,但落地情况参差不齐,影响了这些政策的效果。下一步,相关部门应督查、检查这些政策的贯彻情况,并对已出台政策进行评估和完善。 郑东亮等专家和基层干部指出,"40、50"群体的再就业意愿最强,因此在我国多种就业扶植政策中,针对他们的效果也就最好;反而针对大学生的帮扶政策往往是"受累不讨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毕业生宁可在家中待业也不愿意接受人社部门的就业帮扶。

三是"政府归政府,市场归市场"。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就业市场化已经相当充分,政府应着重加强平台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和发挥兜底作用,绝不能越位。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平台建设中,很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平台以县为单位,地级市都没有整合在一起;而3天至5天的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不如将其市场化。同时,大学生本是就业强势群体,如果就业政策整体向其倾斜,对于真正的困难就业人员显得不甚公平。帮扶一个困难就业人员也是帮扶了一家人,何况其就业意愿更强,应让相关政策的有效性更强。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