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美元升值、股强债弱、波动加剧 三大关键词主导2017年全球市场

中国证券网
2016-12-30 08:33

已收藏


2016年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在多个黑天鹅事件扰动下,股、债、汇、商品市场震荡加剧。临近年底,随着市场对特朗普政府财政刺激力度加大及经济前景改善预期的升温,“再通胀”成为主导金融市场的一大主题。而美联储再次加息后,流动性趋紧担忧加剧,也构成困扰市场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综合来看,在利好与风险因素并存、意外事件祸福难料背景下,2017年全球金融市场充满不确定性,预计美元升值、股强债弱、波动加剧将成为主导市场的三大关键词。

加息助力 美元牛蹄狂奔

过去两年,强势美元一直是金融市场主线。自2014年中以来,美元指数累计涨幅接近30%。

2016年美元指数呈先抑后扬走势,全年整体涨幅超4%。上半年,受美国经济增长显著下滑和美联储推迟加息影响,美元指数大幅走低,一度较2015年底下跌近7%。英国“脱欧”公投后,市场避险情绪助推美元反弹。四季度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市场对美国经济改善和美联储更快加息的预期升温,刺激美元指数大幅飙升。12月14日,美联储在结束年内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例会后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同时上调2017年加息进度预期,预计会加息三次。在美联储偏“鹰派”立场驱动下,美元指数再获助力,自大选结束以来从不到97升至103上方,创近14年新高。

在2017年策略报告中,继续看涨美元成为华尔街少有的共识之一。高盛分析师认为,政策行动分化及通胀前景将推动息差向利好美元方向发展,而美国总统大选已启动向此方向的转变,预计未来12个月,美元对G10货币贸易加权汇率将上涨约7%。

摩根士丹利认为,有四大理由支持明年美元继续走牛,包括美国制造业再度走强、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善、通胀预期攀升及美联储从现在到2018年底前可能加息六次。

富达国际投资方案设计主管大卫·巴克尔表示,尽管目前美元偏贵,但仍具有吸引力。美国与全球其他市场区别明显,2.5%的美债收益率和0.5%的利息水平很难被忽视。美元价格尚未充分反映所有利好因素,因此继续看好美元。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美联储最终的行动进度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上半年美元大幅走软情形可能重现。去年美联储首次加息时,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曾预计今年将加息四次,但实际只加了一次。考虑到特朗普财政刺激计划细节尚不明朗,加之欧元区明年将迎来多场关键大选,预计美联储在2017年上半年应会保持谨慎,从而令美元涨势放缓。

通胀回升 流动性边际趋紧

2016年下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复苏均有起色,通胀水平加速回升。美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增速达3.5%,创两年来最高,较第一季度的0.8%和第二季度的1.4%显著改善。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7%,核心CPI增长2.1%,连续13个月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水平。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11月同比增长1.6%,接近目标水平。

受消费提振,欧元区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速达到1.7%,好于预期。欧洲央行在最新的经济通告中预计,欧元区通胀在今年底出现强劲回升,有望超1%,达到2013年底来的最高水平。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明年全球通胀水平将从今年的2.5%升至2.7%。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通胀阴霾,主要是由于明年发达经济体在财政刺激接棒货币宽松的背景下,通胀水平将出现明显改善。

章俊表示,大部分发达经济体(G10)平均物价增速将超越2%的央行目标通胀水平,其中美国物价水平在特朗普大规模财政支出和减税政策刺激下,预计将从今年的1.3%跳升至2.4%。虽欧元区和日本明年CPI可能仍低于2%,但考虑到过去两年中严重的低通胀甚至通缩情况,预计CPI将分别从今年的0.2%和-0.3%跳升至1.5%和0.9%,改善幅度显著。

在全球经济和通胀预期走强背景下,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出现微妙变化。在6月底英国“脱欧”公投后,市场原本预计美联储将推迟加息甚至可能重启宽松,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将加大宽松力度。但8月末以来,上述预期被逐一打破,不但美联储再次加息预期显著升温,欧日央行宽松节奏也明显低于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指出,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宽松意愿减弱,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流动性盛宴接近尾声。随着美联储再次加息,欧日央行更审慎地评估非常规刺激手段,全球货币宽松呈边际性趋紧态势。

预期切换 股债轮动凸显

随着流动性预期生变及经济前景改善,股票和债券市场持续日久的同步走势出现动摇。年初股市大跌时,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市场,8月时全球主要国家国债收益率纷纷触及历史低点。此后随着市场对流动性拐点讨论的升温,资金弃债投股。特别是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后,市场重新调整对美国政府财政刺激力度、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预期,“再通胀”将成为主导市场投资的新逻辑,大类资产轮动加速,投资人进一步抛售债券,转而增持股票。

自11月8日大选结束以来,美股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8.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7%,三大指数联手刷新历史高位。彭博统计显示,11月全球股票市值增加6350亿美元,美国股市成为全球资金汇流地,在主要股指大幅上涨及美元持续升值双引擎驱动下,美股市值占全球股票总市值的比重达到38%,创10年来新高。

债市抛售潮则愈演愈烈。11月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总回报指数下跌4%,创指数自1990年有记录以来最大跌幅,此间市值蒸发1.7万亿美元。11月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79%飙升至2.6%;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0.10%升至最高接近0.4%,创近10个月来新高;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183%升至1.4%以上,回到“脱欧”公投前的水平;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负值反弹至接近0.1%,创2016年初以来新高。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奥表示,债券价格很可能已触及30年来的大顶。美国知名基金经理比尔·米勒表示,最近的债市抛售潮预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债券牛市步入尾声,这将导致一些债市资金流向股市等其他领域。

多家机构认为,投资者弃债投股趋势可能延续。分析师指出,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美国仍是发达国家中最优质的资产,预计企业盈利在2017年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特朗普减税政策可能带来额外提振。随着货币政策进入收紧周期,股票收益率比债券更有吸引力。

贝莱德智库在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球投资展望报告中表示,由美国引领的再通胀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动力。再通胀在全球范围内扎根,在此环境下,相比于国债更看好股票。预计全球债券收益率已见底,未来将上升,收益率曲线将趋于陡峭化。

贝莱德智库预计发达国家股票在2017年将进一步上涨,看好收益增长、金融和医疗类股。固定收益方面,与名义债券相比,更看好具备优质信用评级的信贷资产及与通胀挂钩的证券。

花旗集团维持对股票资产的积极立场,预计全球股票至2017年底或上涨10%,但也提醒称未来的波动性不可小觑。区域配置上,预计发达市场将跑赢新兴市场,板块方面,周期性或胜过防御性股票。

波动加剧 警惕黑天鹅突袭

2016年堪称“黑天鹅元年”,诸多国际事件发展超出普遍预期,给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展望2017年,市场面临的政治及政策风险不减,波动性恐将加剧。

英国券商IG集团资深金融评论员克里斯·韦斯顿认为,美元短缺将是2017年一个主要问题。美国以外的贷款人需对大量美元计价的债务展期,而随着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贸易加权美元汇率升至十四年来最高点,获取美元将成为一个切实风险,尤其对新兴市场和亚洲而言。

韦斯顿还指出,2017年充斥着让交易商难以猜透的政治事件。其中法国大选将于4月到5月间举行,德国大选将于第三季度举行,这均关系到欧洲货币联盟(EMU)在民粹主义抬头时期的可持续性。此外,意大利政治局势和大量的不良贷款也是市场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普特南撰文指出,在美国总统大选后,市场面临多项关键挑战,其中一些目前造成的冲击或许还不够大,但如果重新调整预期,影响恐怕非常深远。

普特南列举的挑战之一就是美国债务上限和对财政政策的影响。他指出,特朗普计划中的增加基础设施开支和减税,最终结果将是大幅提高预算赤字并增加联邦政府债务发行。2015年末时美国债务上限曾被临时暂停,以避免大选年期间联邦政府停摆等潜在风险,但2017年3月16日,债务上限将重新生效,预计美国政府债务将随即突破该上限。

普特南表示,目前共和党内不同派别间如何妥协通过债务上限的立法并不十分清楚。由于对债务上限的妥协,庞大的基础设施支出计划可能持续10年之久,以降低支出对赤字和经济的直接影响,而这对股票和债券市场影响巨大。大选后股市上涨和国债抛售是基于对高度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预期,一旦共和党内不同派系之间就债务上限做出任何妥协,可能大大扰乱股票和债券市场。

普特南还提到,贸易保护主义将导致世界贸易增长受到制约,而一旦贸易停止增长,经济增长必然举步维艰,首当其冲的不仅包括外汇,也包括金属、能源及农业。全球贸易战与各种反击活动可促使新兴市场货币急剧贬值,但如果贸易保护主义退去,即便在美联储加息情况下,新兴市场货币仍可能上涨。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