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不宜高估中企介入美国基建领域的投融资机会

新华丝路网
2017-04-03 14:49

已收藏

丝路周刊第85期(2017-03-30)
目 录

聚焦·博鳌论坛
“一带一路”倡议提速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入周期尾部
“一带一路”推动世界步入“共赢主义”时代
2017 年亚洲经济增长或缓中趋稳
亚投行加速“一带一路”项目落地

观察
中新携手构建升级版互利合作新格局
“脱欧”将打击英国金融业并长期影响欧洲经济
太和报告:从十大预测看 2017 年全球经
不宜高估中企介入美国基建领域的投融资机会
中哈推进地方铁路联通或打通第三条亚欧大陆桥

政策
全国统一碳市场有望今年 7 月启动

地方  
中国“西四角”有望形成世界级机场群
辽宁自贸区范围划定 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

投资提示
投资叙利亚存四大经济风险
斯洛伐克汽车与电子产业存投资商机

一周动向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在美国各级政府已经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 最近在美国东西海岸有几个加税的法案均投票获得通过,加税的很大 一部分都会贡献在轨道交通上,这些地区包括亚特兰大、迈阿密、洛杉矶等。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未来 10 年将投资 1 万亿美元支持美国 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的基建行业在全球都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不少专家认为未来 中企在美国基建领域存在较好投资机会,甚至可以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突破口。然而,分析师调研发现,对绝大部分中企而言,即使抛开特朗普本人的不确定性、中美关系的特殊性不谈,受美国基建行业特点、 购买美国法、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中企介入乃至把握美国基建 领域的投融资机会也不宜高估。

在美国市场上有大量实践的一家中国基建企业负责人分析称,因 为美国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提到基础建设,很多人通常有两 个认识误区:一是美国没钱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考虑到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二是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落后、效率差。但这两个 认识并不准确。

该负责人说,美国政府缺钱,但美国企业和个人手里其实并不缺 钱。如果特朗普像其声称的那样推行 PPP(公私合营)模式,大量私 人资本、保险资金、养老基金等将积极介入,因为 PPP 模式虽然通常周期较长、但回报也较为稳定,符合一些长期资金的投资策略。

美国在基建方面的技术也并不差。目前新泽西正在建设的两座桥 梁(Tappan Zee Bridge, Goethals Bridge),其设计施工水平、建设效率甚至让袁宁都感到吃惊。其中后者就是 PPP 项目,当时中建还 投过标,只是竞标失败。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斯图尔特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 克说,为了鼓励投资者投资,特朗普计划建议相当于 82%的资本净值享受税收抵免,这将使融资成本下降 18%至 20%,这将有助于吸 引更多资本介入基建领域。

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基础设施政策虽然方向明确,但尚未形成 清晰的政策框架,如何进行具备可行性的政策操作尚不明朗。美国的 基础设施基本都属于政府公共工程,都有政府资金介入,而政府资金介入项目会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比如购买美国法、完全公开竞标、 企业资质等等。从特朗普竞选主张及目前其提名内阁成员看,未来美 国政府公共工程对外资的限制恐进一步收紧。

对美国轨道交通市场专门做过调研的中国中车美国公司(麻州) 总裁助理兼市场总监孙守萍说,购买美国法要求美国联邦政府支出优 先购买美国产品,不同州、不同领域标准有所不同。如美国联邦运输新华社 Xinhua News Agency 19 局(FTA)2016 年 9 月 1 日修改规定,到 2020 财年,对于 FTA 主管 的车辆采购,其获得联邦资助的条件,从在美国生产的部件成本应超 过所有部件成本比重的 60%(国产化率)进一步提高到 70%。孙守 萍说:“特朗普执政后,国产化率可能就需要 100%了”。

除了产品的国产化率,购买美国法还在促进当地就业、扶持照顾 本土企业、弱势企业、中小企业方面有一些倾向和要求。

中建美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顾问、原新泽西州交通部部长辛博 文(James Simpson)认为,经过多年的本土化经营,目前中建美国 的约 2000 名员工中,98%都是当地员工,很多人已经将中建美国当成了一家美国企业,中建美国也积累了大量的在美投资经营经验,这 均有助于中建更好把握美国基建领域投融资机会,而对中国的后来者 而言,情况就要困难的多。

分析人士表示,对美国这样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中国企业应摆 正心态,不要想着一进入就能赚大钱,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好长期扎根 市场的准备。在美经营多年的中国企业负责人说,美国基建市场虽然竞争激烈,有些规则也比较苛刻,但有一个好处是游戏规则公开透明, 有实力的中企要有充分自信,有核心竞争力的中企是完全可以站得住 脚的。

分析人士还称,美国市场不仅可以充当中企国际化的试金石,也 是中企学习先进经验、反哺国内市场的他山之石。目前中国经济发展 正处于由量到质的关键转变期,作为全球最先进的市场之一,美国市场在运营管理、企业文化、法律环境、合规经营等许多方面都有值得 中企借鉴的地方,美国市场软环境的借鉴意义并不亚于市场份额本 身。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王乃水、徐静、李铭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