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专题]"全人类"的巴黎圣母院:为什么民众被要求这么做?

深圳
2019-04-19 15:56

已收藏


当全球媒体报道被称为欧洲文化象征的巴黎圣母院被大火熊熊燃烧之时,中国和世界人民都被呼吁保持理性并且“应该”和法国人民保持一致的心情:遗憾、惋惜、心痛这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的“全人类”的文化遗产遭受的严重伤害。
 
从1860年起至今,人类向前走了159年, 发明了一个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的修饰词“全人类”。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主动或被动地对该词汇的使用场合了然于心,拿捏准确,技巧娴熟。例如,在文化遗产前面摘掉“国家民族 ”而冠以“全人类”来修饰 。按照这种逻辑,若这个词诞生在1860年之前,惨遭八国联军“毒手”、被付之一炬的中国圆明园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留给后世中国人的不是一堆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上充满控诉、警醒、耻辱意味的残垣断壁,而是一处完好无损、代表中国古代文化和建筑艺术成就的著名景点,它不仅让外国游客领略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也可抚慰中国游客的心灵:虽然中国有诸多 “长相类似”的特色小镇,但远方的北京还有举世无双的皇家宫苑-圆明园。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乃至欧洲的骄傲和文化象征、圆明园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两者遭受了性质完全不一样的火灾劫难,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圆明园已然作了“火下之鬼”,巴黎圣母院有幸“死里逃生但元气大伤”。16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登高一呼”承诺重建之,法国“群雄”纷纷慷慨解囊响应,截至17日中午,法国各界为重建和修复巴黎圣母院承诺的捐献金额已超过8.25亿欧元,挽救这座每年接待12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文明瑰宝。 游客们期盼它在不得不“闭门谢客做修缮 ”之后能再次早日完整开放,希望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外表丑陋、内心善良的敲钟怪人卡西莫多有钟可敲。
 
关于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一事,不少中国民众在“社交网络”的心情和法国人民非常统一,在“全人类”的遮掩下很难辨别伤痛是发自肺腑的,还是迫于“暂时的政治和道德正确”。时过境迁,在当今的语境之下,在官方看来,中国一部分民众对巴黎圣母院遭受火灾幸灾乐祸的真情流露似乎显得不合时宜、应被摒弃,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大潮流、大趋势。这是人类道德思想的进步还是“政治”的权宜之计?毕竟在“不断向前发展的政治”看来,民众的道德情感被要求、被训练成能随时开启自主切换“正确模式”,服务国家利益。(作者Vivian Sheng)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