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疫情对广西经济影响分析及对商务工作的思考

中国证券网
2020-09-01 15:41

已收藏


自1月下旬开始,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席卷全国,发展势头之猛、影响之大超出预料。在党中央有力组织领导下,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冲击下社会经济发展完全恢复恐怕还需一段时间。本文尝试从经济增长视角分析疫情对广西经济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疫情对广西经济影响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要素投入,即资本、人力和技术变革等,短期看则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即人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无论疫情持续多久,对经济增长来说都是短期冲击,因此分析疫情对经济影响,可以从分析疫情对投资、消费、外贸影响入手。

(一)疫情对投资影响关键要看企业现金流能否维持。

投资稳则经济稳。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占GDP比例是56 %,广西统计局未公布具体数据,但估计占比不会低于50%。分析疫情对投资影响,可以从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两方面来看。影响投资意愿的因素主要是市场需求、营商环境、投资者预期等,影响投资能力的因素则主要在于企业生产能力、融资渠道等。短期来看,疫情使得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生产能力被抑制(员工不能按时复工、原材料运输受阻、配套产业开工不足)等都对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场需求、交通运输、上下游产业、员工复工等逐渐恢复,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不会因疫情短期影响而发生大的改变。中央到地方纷纷出台各种支持政策,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投资政策利好会进一步增强企业投资意愿,可以预见短期投资减少会随着疫情消失而得到恢复。2月27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疫情对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影响是阶段性的,当前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从对我区48家重点外资企业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复工困难(人员返工难、防疫物质不足)、原材料不足(运输困难)、产品销售不畅(运输困难)、资金压力大等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部分企业部分投资项目延缓投产,但少有企业因为疫情停止或转移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投资需求逐步恢复的前提是企业现金流足以维持。疫情使得企业销售收入剧减,但工资、租金、税费等支出并未减少。2月初清华北大对1435家企业调查显示,如果疫情一直持续,84.9%的企业坚持不到3个月,只有9.3%的企业表示能坚持6个月,近六成(58.9%)的企业表示全年营业收入可能减少两成。因此,保证企业现金流不断是关键。这除了企业自身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之外,还需要政府出手,通过金融、财税等多种支持帮助企业,帮助企业活到疫情结束。一旦大量中小企业因疫情破产,即使疫情结束市场恢复,破产企业的沉没成本损失也无法挽回,由此导致的全社会投资减少不会随着疫情结束而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其他发达省区,广西中小企业占比高于全国,而疫情冲击下破产危险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

因此疫情对广西经济影响可能将高于全国。

(二)未来消费反弹程度取决于经济复苏情况。

普遍看法是短期对消费影响大,但长期消费需求会反弹,所以对经济影响有限。具体如何?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要因素一是消费能力,取决于收入水平、财产等;二是消费意愿,取决于消费者偏好、消费环境等。疫情发生后,餐饮、酒店、景区等直接关停,人们担心疫情减少外出,消费意愿被动或主动大幅下降。尽管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大多停工不停薪,但企业减少的利润仍会以各种形式影响到员工工资、奖金等,尤其是中小企业员工收入减少会更加明显,这部分消费也将减少。因消费意愿改变导致的消费下降随着疫情消失将逐步恢复,但因收入下降而导致的消费减少很难随疫情恢复而快速反弹。

更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而收入减少的消费者大多是中低收入阶层,这类消费者的消费收入弹性比更高,即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收入带来的消费增加或减少更大。企业复工越晚带来的销售、利润下降越多,企业员工收入下降越多,消费会下降更多。

从行业来看,住宿餐饮、批零住餐、交通运输类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这三类产业增加值合计达15.7万亿元,占GDP达15.8%。广西统计局尚未公布广西这三类产业增加值,假设广西占比与全国相当,再假设2020年广西GDP能增长5%达22299亿元,又假设疫情造成这三个行业损失达两成,由此粗估疫情损失可达705亿元左右(22299*15.8%*20%)。

尽管非典当年经济受冲击力度更大(2003年住宿餐饮、批零住餐、交通运输三类产业增加值合计为116694亿元,占当年GDP达19%,高于2019年的15.8%),但全年经济增长仍高达10%,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都很旺盛,所以疫情冲击后经济快速反弹。而此次无论是全国还是广西,经济都处于艰难筑底阶段,疫情冲击下经济恢复难度更大,由此带来的消费减少可能将持续更长时间。

总之,此次疫情对消费影响大小取决于未来消费能否反弹,而这又取决于整体经济复苏情况,如果大量中低消费群体的收入损失未能随疫情恢复而恢复和弥补,我们期待的消费反弹也将受到影响。

(三)疫情过后进出口需求将出现大幅反弹。

从全国来看,疫情对外贸进出口影响有限。虽然外贸企业复产既面临防护用品紧缺、交通物流受阻、上下游复工不同步等共性困难,也存在贸易壁垒、国际订单更容易流失等个性问题,但总体来看疫情对外贸长期影响有限。一是因为国际市场对我国供应链、产业链依赖性较强,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国家。我国已经11年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10%以上,出口份额占比也达13%,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进口将随国内投资、消费的逐步恢复,出口市场会很快恢复。二是尽管已有90多个国家对我国实施疫情管制,但管制还是集中在人员流动方面,对货物管制主要集中在加强检验检疫方面,并没有实施禁入。三是随着海外疫情日益严重,对疫情上升国家的市场需求冲击加大,部分国际市场需求可能转移到我国。

从我区情况来看,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越南外贸对我区口岸依赖性强,疫情虽短期冲击边贸,但疫情过后预计边境贸易会大幅反弹。疫情发生后越南2月4日即关闭边境货物进出境通道,但随后越南农产品、水果在口岸大量积压,2月10日越南主动要求下边境口岸货物通关业务恢复,2月27日全区口岸和边民互市点全面开放。受制于疫情防控加强、边境物流市场尚未恢复等影响,边境小额贸易和互市贸易恢复缓慢,2月份我区边境贸易基本暂停。但随着疫情结束,可以预见暂受疫情抑制的边境贸易需求会快速反弹。二是疫情对我区一般贸易冲击可能大于全国。我区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国际订单流失可能性更大。相比于发达地区,我区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较高,被替代可能性更大。2019年我区出口商品中,仅农产品、服装和纱线类产品、鞋类产品出口额等即占到全区出口额的30.7%,非机电类产品出口占比更是超过一半达55.7%。此外,疫情背景下国际贸易对农产品检疫加强、贸易管制更为明显,2019年初级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39.6亿元,占出口比例为6%,我区外贸企业国际订单流失可能性更大。

相比于国内疫情,日益严重的国际疫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更让人担忧。截至3月10日凌晨,除中国以外全球共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3124人累计确诊新冠肺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9日表示,新冠肺炎成为大流行病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受此影响,全球股市大跌,美国标普500指数9日当天跌7%,触发美股历史上第二次熔断,而上一次熔断则是发生在22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黄金大涨,石油暴跌,有分析指出,世界经济已处于全球金融危机边缘。全球疫情爆发下三方面影响值得关注:一是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都是我国重要贸易伙伴。2019年上述四国与我区贸易额合计达531.6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11.3%。疫情导致这些国家进口需求下降将对我区一般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全球产业链对相关产业影响。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等产业链和供应链如果受疫情冲击停产,国内机械、电子、汽车、手机及相关零部件也将受到严重影响,我区相关行业也将受到冲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加工贸易将受到影响。三是国内市场需求会因全球经济危机下降。如果全球疫情真的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即使有学者表示中国因疫情防控得力将可能产生“疫情溢价”红利,但全球经济危机下国内经济也不可避免将受到严重影响,利用外资、国内投资、消费预期都将走低,也将对我区进口、消费、投资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疫情对投资、外贸主要表现为短期冲击,当务之急是尽快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帮助他们能够经受住疫情冲击不破产。相比于全国,疫情对广西投资和外贸短期冲击可能更为严重。疫情后消费是否反弹并弥补疫情冲击,取决于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能否随经济复苏而恢复增长。但相比于国内疫情,日益严重的国际疫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全球经济危机冲击影响更值得关注和提前应对。

二、以“疫”为机推动广西开放合作新发展

即使没有此次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经济形势严峻也已是共识。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广西经济既有高质量发展“质”的压力,更有扩大经济规模“量”的压力,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全国性困难和问题可能在我区更为直接和严峻。因此,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影响,除了尽快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之外,更要按照年初既定经济发展思路,以“疫”为机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加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笔者结合自身商务工作实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着力推动:

(一)顺应消费模式变化优化消费供给。相比促销活动等消费端促进政策,供给端政策对消费促进作用更加持久、公平和有效。疫情冲击下,线上买菜、小区团购等消费模式快速增长。应消费模式顺应变化,引导、推动和支持消费供给改善,挖掘消费潜力。一是推动和支持建立聚焦社区消费的广西本土电商平台成长,或引入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等成熟电商平台,推动电商平台、农产品生产基地等建立城市社区直销体系,形成配套产业链,抢抓社区消费市场高速增长红利。二是继续推动和改善大型菜场、超市、商场等线上销售模式,完善相关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畅通销售渠道,提升消费便利,挖掘消费潜力。三是引导和支持家政、养老、托幼等生活服务供给增加,建设一批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二)以疫情为契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应结合自贸区建设,推动国家和自治区应对疫情的系列政策落地和持续,不断增强我区对资金、人才、项目的吸引力。一是推动国家支持政策的落地和持续。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针对疫情出台了允许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减少报关次数、优化网上办税缴费平台等系列便企政策,应争取这些政策在广西落地,并结合自贸区建设推动一批政策持续实施,持续优化广西营商环境。二是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一方面争取疫情期间自治区已经出台的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 进一步提高出口退(免)税办理效率等政策持续实施,另一方面更要以疫情为动力,对标广东、深圳等发达地区相关政策,着力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进一步改进政府服务和管理能力,持续优化我区营商环境。

(三)依托自贸区建设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应以此次疫情冲击为动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外贸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一是依托自贸区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未来外贸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应更加重视和完善广西服务贸易统计、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可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结合广西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金融、中医药、大健康等服务贸易,培育我区外贸发展新优势。二是借力自贸区建设推动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并获得国家认可。全面落实国家边贸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相关措施,依托自贸区建设“沿边开放引领区”等战略定位,继续推进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跨境电商、国际联运等边境贸易发展模式,及时总结上报,争取我区边境贸易发展模式得到国家认可,作为全国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经验推广,彻底改变边境小额贸易和互市贸易因政策调整起伏大、对当地产业拉动作用不强等现状,推动边贸稳定发展,形成 “贸易+加工+跨境电商” 沿边产业经济带,真正实现兴边富民。

(四)深化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开放始终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疫情冲击下,我们更需要深化对重点区域开放合作。除继续深化对东盟开放合作,确保广西在国家对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以外,更要注重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一是深化对港澳经贸合作。香港和澳门是我区东融的重要方向,香港一直是我区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和主要贸易伙伴。近来香港局势动荡,加速了香港相关产业、资金向外转移的趋势,广西应抓住机会,在自贸区建设中充分借鉴香港在港口物流、金融、科技、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发展经验,用好用足最新CEPA协议,加快吸引香港服务业转移到广西。澳门经济体量虽小但平台优势明显,与广西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尤其是近来中央加大对澳门的支持力度,广西应抓住机遇,在中医药产业、会展、旅游等方面加强合作。二是深化对台湾经贸合作。事实上,在两岸关系遇冷背景下,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提升台湾对大陆经济依赖性更具政治意义。尤其是近年来台湾经济增速放缓,台商对外投资意愿更强。应用好台湾与我区产业互补性强等优势,依托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大对台湾石化、电子信息、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承接力度。三是深化对日韩经贸合作。日韩是对外投资大国,越南近年来利用外资高速增长,日韩资金占到很大比例,但广西利用日资和韩资的占比却不到广西利用外资的1%,广西利用日韩资金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应抓住中日韩关系升温和RCEP签署时机,加强与日韩经贸合作,大力吸引日韩资金和项目,积极争取日韩将越南投资转移广西,或在广西设立相关配套产业基地。(原文发表于广西商务厅刊物《广西商务特刊》2020年第3期)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