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21日电(记者方列、郭潇宇)基于文化情感因素及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
然而,海外留学生这一"镀过金"的群体,如今在国内就业市场中风光不再。
根据启德教育、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联合调查的数据,31.7%的海归求职者认为找工作有难度。对于海归而言,失落感更源于待遇水平的降低。在线职业教育机构UniCareer的报告显示,近三成受访海归的初始年薪低于10万,仅四成受访者的年薪高于15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留学生及其家庭承担的高额学费和海外生活支出。在英国一家大学读研究生的小胡坦言,即使省吃俭用,一年预计要花费40至50万元人民币,这对于家境普通的他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希望回国后能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尽快把这一年花掉的钱赚回来。"小胡说。
渴望迅速"回本"的诉求和对国内就业市场认知的缺乏,致使部分海归求职者出现了较大的心理落差。数据显示,近30%的留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完全未达到预期,27%的受访企业认为海归自我评价过高。
另外,与国内高校不同步的毕业时间、海外高校的招聘信息差异、身在外国而无法及时跟进的招聘流程,都让留学者体会到了"就业时差"。
浙江丽水的小林姑娘今年从英国曼彻斯特一所大学毕业回国,由于她的毕业流程与国内的企业招聘时间不匹配,形成了"就业时差",不仅错失了理想的工作机会,也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求职时间。
业内人士认为,海归回国求职要适度调整个人预期,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国内的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为海归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学子们在海外求学期间培养的国际视野、多元化的思维和外语交流能力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追求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若能结合国内实际充分展示自身优势,海归会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