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能源

渴求进口原油配额和资质 地炼企业以产能股权换油权

地炼企业,进口石油
2015-11-10 10:39

已收藏

2015年6月以来,石油垄断体制终于坚冰初破--包括亚通石化、东明石化、利津石化和宝塔石化等7家地炼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资质。同时,汇丰石化、万达天弘化学、寿光鲁清石化、京博石化等四家也已申请、进入公示环节。截至目前,全国地炼已累计斩获4918.88万吨进口原油使用配额。 然而,获得了进口原油配额和资质的地炼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兼并其他落后产能需要巨额资金,淘汰自身也须得地炼企业忍痛割肉。在现有已获得油权的地炼中,保留的产能与淘汰的产能约为6:4。这意味地炼要获得油权就要砍掉4成的落后产能。

金银岛能源分析师石琳琳指出,多年来地炼产能一直在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未见成效。国家要求2013年淘汰200万吨以下炼油产能,但由于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这一政策始终没能在地炼身上执行到位。如今,全国炼化产能严重过剩,政府选择以地炼渴求的油权换取其所希望的结果。

同时,地炼还要纳入政府监管体系,再也不能向过去一样野蛮生长。根据规定,"新增用油企业必须签订承诺书,承诺严格执行国家炼油产业政策,未经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一律不得再新建、改扩建炼油装置"。

东明石化销售公司总经理刘忠华认为,眼下成品油市场形势低迷,地炼开工率常年在30%-40%,关停部分落后产能对经营业绩影响不大。企业一直在使用中石油的进口原油,淘汰产能、争取油权是希望获得更大的自主权,使企业发展得到国家的认可。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愿意接受这种换取油权的代价。一位业内不愿具名的人士心存疑虑地说道:"尽管短期看市场低迷,地炼少有扩建意愿,但长期来说企业获得了进口原油的配额和资质,会否被政府更为严格的监管和约束。

而且,地炼从海外自主进口原油存在难以掌控的市场风险。利津石化销售部部长袁崇敬指出,进口原油品质参差不齐,是否适合企业炼化装置也是一大考验。

金银岛能源分析师石琳琳表示,部分地炼企业即使获得了油权,也不一定会使用,这要看进口原油的性价比。一方面,从国外进口原油,加上运费、代理费,成本很可能会超过中海油的海洋油价;另一方面,时间周期通常也要半月以上,需要承受国际油价随时波动的风险。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