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金融

多家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境外金融战略渐趋升级

北京
2015-11-30 10:28

已收藏

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内银行支持"一带一路"的境外金融战略也在逐步升级。

根据日前在多地调研了解到,为了抓住此轮中国企业布局海外的机会,不少银行已在基础设施、能源资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储备了上百个重点项目。与此同时,在银监部门监管引导下,多家银行不仅从总行层面制定了相应的信贷倾斜政策,为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还从总行到分行层面都设立了专门工作组推动相关贷款和融资业务。

此前,建行曾披露已在沿线国家累计储备了268个重大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共计4600多亿美元;而中信银行也表示已储备"一带一路"重点项目超过200个,拟融资金额超过4000亿元。这些储备项目大部分是沿线基础设施投资、特色优势产业、进出口及"走出去"项目。 多家银行也制定了相关倾斜政策。据工行河南省分行副行长赵联盟介绍,工行总行在行业限额管理方案中规定,对"走出去"和"一带一路"项目可以临时"鼓肚子",两头在外的项目可不纳入限额管理。

据了解,在银行对接"一带一路"境外项目过程中,政策性银行由于其特殊的政策定位,倾向于为境外大项目输送低成本融资。 与此同时,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利用自身参与设立的各类基金,如进出口银行利用其参与设立的东盟基金、丝路基金、中欧基金等,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相比政策性银行,在海外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则倾向于发挥资金结算、内外机构联动的优势,充分整合境内外资源,为"走出去"提供"一篮子"融资安排。

不过,银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往经验略显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开拓相关业务的同时防范风险也是各家银行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了解,不少银行在银行内部对"一带一路"国家都有一整套的风险评估,依据不同的风险评级,在具体融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防控手段。

赵联盟表示,"针对不同的情况,一般会在融资过程中做出结构性的安排和引入组合式的担保手段。在某些国家,也会要求当地国家提供主权担保。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国家当地的财政实力有限,主权担保就可能采用其他方式来进行,比如,在一些产油国家,`石油换贷款`就是比较常用的做法。" 另外,汇率风险也成为"走出去"企业和银行关注的重要风险之一,尤其在今年三季度,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次剧烈变动,市场预期迅速变化之下,不少"走出去"企业的业务也受到重大影响。对此,商业银行在境外融资币种的结构设计上更为考虑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度以及对汇率风险的规避。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