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银监会披露的2017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数据,交通银行金研中心周二发布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不良率连续两个季度持平,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下行态势基本得到遏制。但考虑到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规模较大,且贷款规模较快增长带来的稀释作用也是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没有增加的重要因素,短期内信用风险压力依然存在。
尤其在金融和实体经济双重去杠杆的背景下,受政策影响,短期内部分领域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面临一定反弹压力。
交行认为,2017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数据出现积极变化,宏观经济阶段性企稳向好趋势凸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有所减缓。然而在金融和实体经济双重去杠杆的背景下,受政策影响,短期内部分领域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带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增长,需重点关注。
潜在风险依旧较大,不良或将面临反弹压力。虽然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但从主要上市银行情况看,2016年末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34.94%,为近年来最高值,表明关注类贷款有加速下迁为不良贷款的迹象。
此外,2016年末主要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为2.77%,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虽然有所减少,但仍达到5305亿元,且逾期贷款的增加速度仍高于不良贷款增加的速度。这些数据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风险尚未完全暴露,未来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将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压力。
“金融去杠杆”延伸至“经济去杠杆”,部分大型企业信用风险将继续释放。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去杠杆”,将主战场从“金融领域”延伸至“实体经济”,并且指出去杠杆的重点在国有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将成为重要抓手。未来随着国有企业降杠杆的逐步推进和新一轮“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启动,部分潜在风险将逐步释放。尤其是一些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前景黯淡的高负债率企业,通过关停、破产重组等措施同步实现“去杠杆”和“去产能”目标后,将会对银行信用风险造成一定压力。
报告还指出,此外,融资渠道收缩,中小房企可能形成一定潜在风险;隐性债务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加以关注。
总体来看,受实体经济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以及穿透式监管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信用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不良贷款上升趋势仍难以扭转。但随着资金“脱虚向实”,逐步流入实体经济,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下行态势将进一步减缓,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望保持平稳。考虑到下半年经济增速面临放缓压力,不排除不良贷款率小幅增长至1.8%左右的可能。
尤其在金融和实体经济双重去杠杆的背景下,受政策影响,短期内部分领域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仍面临一定反弹压力。
交行认为,2017年上半年,随着经济数据出现积极变化,宏观经济阶段性企稳向好趋势凸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压力有所减缓。然而在金融和实体经济双重去杠杆的背景下,受政策影响,短期内部分领域风险仍处于释放阶段,带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增长,需重点关注。
潜在风险依旧较大,不良或将面临反弹压力。虽然关注类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但从主要上市银行情况看,2016年末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34.94%,为近年来最高值,表明关注类贷款有加速下迁为不良贷款的迹象。
此外,2016年末主要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占比为2.77%,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的差额虽然有所减少,但仍达到5305亿元,且逾期贷款的增加速度仍高于不良贷款增加的速度。这些数据表明仍有相当一部分的贷款风险尚未完全暴露,未来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将对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压力。
“金融去杠杆”延伸至“经济去杠杆”,部分大型企业信用风险将继续释放。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去杠杆”,将主战场从“金融领域”延伸至“实体经济”,并且指出去杠杆的重点在国有企业,处置僵尸企业将成为重要抓手。未来随着国有企业降杠杆的逐步推进和新一轮“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启动,部分潜在风险将逐步释放。尤其是一些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前景黯淡的高负债率企业,通过关停、破产重组等措施同步实现“去杠杆”和“去产能”目标后,将会对银行信用风险造成一定压力。
报告还指出,此外,融资渠道收缩,中小房企可能形成一定潜在风险;隐性债务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加以关注。
总体来看,受实体经济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以及穿透式监管等多种因素影响,短期内信用风险可能继续释放,不良贷款上升趋势仍难以扭转。但随着资金“脱虚向实”,逐步流入实体经济,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下行态势将进一步减缓,全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望保持平稳。考虑到下半年经济增速面临放缓压力,不排除不良贷款率小幅增长至1.8%左右的可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