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退货运费险等产品的众安在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行业对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关注与日俱增。
今年前9月,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9.10亿元,同比减少8.33%。其中非车险保费收入131.47亿元,同比增长92.50%,占比36.61%。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保单数量以及保费收入居前的互联网非车险产品均以退货运费险等为主。
而从市场集中度来看,互联网财产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有所削弱。前三季度,“三巨头”——平安产险、众安在线和人保财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84.95亿元,合计占据51.50%的市场份额,较2016年、2015年分别下滑15.32个百分点、28.56个百分点。
第三方保费收入增近九成
日前,中保协对外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互联网财产险业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行业共有67家保险公司布局互联网财产险市场,其中开展互联网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39家,开展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63家。通过PC官网、公司微信平台、APP、WAP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的公司分别为49家、53家、20家、19家,财产险与互联网相融合的趋势持续加强。
总的来说,今年1~9月,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累计为359.10亿元,同比减少8.33%。其中,车险保费收入达到227.63亿元,同比负增长29.62%,占比63.39%;非车险保费收入达到131.47亿元,同比增长92.50%,占比36.61%。
从不同渠道来看,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相较于传统的PC官网渠道,保险公司移动端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险企通过公司PC官网实现保费收入57.28亿元,占比仅有15.9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7.07个百分点。与之相对的是,移动终端(APP、WAP和微信等方式)创造了131.76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激增148.98%,占比达到36.69%,同比也有23.18个百分点的增长。其中,通过移动APP、移动官网手机WAP和微信平台实现的保费收入分别是101.33亿元、6.66亿元、23.77亿元
而从各渠道业务占比趋势来看,互联网财产险呈现出公司移动端业务、第三方业务占比逐步增加,PC官网业务占比逐步缩减的平稳态势。就今年前9月的统计情况而言,第三方业务占比达到43.96%,领先于公司移动端及PC官网业务的占比。与此同时,通过第三方实现的保费收入仍在攀升,达到157.87亿元,涨幅为87.06%。
市场“马太效应”减弱
在业务险种结构方面,互联网财产险行业目前则持续呈现了非车险业务“高歌猛进”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在网销整体中,互联网车险业务所占的比重不断下滑,1~9月累计保费收入占比为63.39%,而累计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占比则上升了13.94个百分点至36.61%。由于创新性持续增强,保障范围不断增加,互联网非车险产品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以“双11”期间的保险消费为例,据蚂蚁金服统计:今年11月11日,涵盖退货损失、雇主责任、质检维修、售后维权、物流保证、价格保证、质量保证等在内的七大类近50种保险全天的出单量为8.6亿单,再次刷新了纪录。
而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退货运费险无疑是互联网非车险产品中的“主力”。《报告》显示,今年1~9月,各公司保单数量销售量居前十的互联网非车险以退货运费险等为主,保费收入居前十的互联网非车险也主要是退货运费险以及与出行相关的意外险。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网销车险业务有所萎缩,但财险“一哥”的存在感仍是不可小觑的。以腾讯旗下的“微保”为例,上述人士指出,“尚在测试中的这个保险平台今后应该也不会忽略车险产品,除此之外的业务布局还有待观察。”
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入场”,互联网保险行业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一趋势从前三季度的互联网财险市场发展情况也能够窥得一二。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来分析,今年1~9月,排名前八的企业共占据71.58%的市场份额,与2016年、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10.9个百分点和22.58个百分点。其中位居前三位的是平安产险、众安在线和人保财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84.95亿元,合计份额数为51.50%,较2016年、2015年分别下滑15.32个百分点、28.56个百分点,行业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在日益激烈的“拼杀”下,互联网财险市场的“马太效应”亦有所削弱。
将互联网车险业务与非车险业务分开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互联网车险市场“三巨头”为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38.07亿元,市场份额之和达到60.66%;互联网非车险市场“三巨头”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和平安产险,共实现保费收入66.88亿元,市场份额之和为50.87%。
今年前9月,互联网财产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59.10亿元,同比减少8.33%。其中非车险保费收入131.47亿元,同比增长92.50%,占比36.61%。值得注意的是,各公司保单数量以及保费收入居前的互联网非车险产品均以退货运费险等为主。
而从市场集中度来看,互联网财产险市场的“马太效应”有所削弱。前三季度,“三巨头”——平安产险、众安在线和人保财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84.95亿元,合计占据51.50%的市场份额,较2016年、2015年分别下滑15.32个百分点、28.56个百分点。
第三方保费收入增近九成
日前,中保协对外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互联网财产险业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行业共有67家保险公司布局互联网财产险市场,其中开展互联网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39家,开展互联网非车险业务的保险公司63家。通过PC官网、公司微信平台、APP、WAP开展互联网财险业务的公司分别为49家、53家、20家、19家,财产险与互联网相融合的趋势持续加强。
总的来说,今年1~9月,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累计为359.10亿元,同比减少8.33%。其中,车险保费收入达到227.63亿元,同比负增长29.62%,占比63.39%;非车险保费收入达到131.47亿元,同比增长92.50%,占比36.61%。
从不同渠道来看,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相较于传统的PC官网渠道,保险公司移动端业务实现了高速增长。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险企通过公司PC官网实现保费收入57.28亿元,占比仅有15.9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7.07个百分点。与之相对的是,移动终端(APP、WAP和微信等方式)创造了131.76亿元的保费收入,同比激增148.98%,占比达到36.69%,同比也有23.18个百分点的增长。其中,通过移动APP、移动官网手机WAP和微信平台实现的保费收入分别是101.33亿元、6.66亿元、23.77亿元
而从各渠道业务占比趋势来看,互联网财产险呈现出公司移动端业务、第三方业务占比逐步增加,PC官网业务占比逐步缩减的平稳态势。就今年前9月的统计情况而言,第三方业务占比达到43.96%,领先于公司移动端及PC官网业务的占比。与此同时,通过第三方实现的保费收入仍在攀升,达到157.87亿元,涨幅为87.06%。
市场“马太效应”减弱
在业务险种结构方面,互联网财产险行业目前则持续呈现了非车险业务“高歌猛进”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在网销整体中,互联网车险业务所占的比重不断下滑,1~9月累计保费收入占比为63.39%,而累计互联网非车险业务占比则上升了13.94个百分点至36.61%。由于创新性持续增强,保障范围不断增加,互联网非车险产品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以“双11”期间的保险消费为例,据蚂蚁金服统计:今年11月11日,涵盖退货损失、雇主责任、质检维修、售后维权、物流保证、价格保证、质量保证等在内的七大类近50种保险全天的出单量为8.6亿单,再次刷新了纪录。
而从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退货运费险无疑是互联网非车险产品中的“主力”。《报告》显示,今年1~9月,各公司保单数量销售量居前十的互联网非车险以退货运费险等为主,保费收入居前十的互联网非车险也主要是退货运费险以及与出行相关的意外险。
不过,有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虽然网销车险业务有所萎缩,但财险“一哥”的存在感仍是不可小觑的。以腾讯旗下的“微保”为例,上述人士指出,“尚在测试中的这个保险平台今后应该也不会忽略车险产品,除此之外的业务布局还有待观察。”
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入场”,互联网保险行业也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一趋势从前三季度的互联网财险市场发展情况也能够窥得一二。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来分析,今年1~9月,排名前八的企业共占据71.58%的市场份额,与2016年、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10.9个百分点和22.58个百分点。其中位居前三位的是平安产险、众安在线和人保财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84.95亿元,合计份额数为51.50%,较2016年、2015年分别下滑15.32个百分点、28.56个百分点,行业市场集中度明显下降,在日益激烈的“拼杀”下,互联网财险市场的“马太效应”亦有所削弱。
将互联网车险业务与非车险业务分开来看,截至今年三季度,互联网车险市场“三巨头”为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和太保产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38.07亿元,市场份额之和达到60.66%;互联网非车险市场“三巨头”为众安保险、泰康在线和平安产险,共实现保费收入66.88亿元,市场份额之和为50.8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