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8万亿元。细究结构可发现,在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方面,表内的票据贴现似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恰是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下做出的风险偏好“答卷”。
具体来看,8月企业贷款为6127亿元,环比小幅回落。其中,中长期贷款为3425亿元,较7月环比减少1450亿元,是今年以来的最低值;而票据融资额达到4099亿元,较7月份环比增加1711亿元,成为近年来的峰值。
对于这种“一冷一热”“一峰一谷”的现象,民生银行研究院金融中心主任王一峰表示,融资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突出,近几个月票据融资出现持续冲高,反映了银行风险偏好偏低。
确实,从银行实际操作角度来看,将更多贷款投放给居民还是投向企业一般性贷款,或是选择利用票据贴现给企业融资,是一个基于风险考虑的选择题。
对于银行交出的这份“答卷”,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解释,票据对银行而言,是一种风险比较低的信贷业务,在目前经济环境下,银行对一般的企业贷款投放比较谨慎。同样的,由于房贷的风险相对较低,8月份居民贷款增量也有所上升。
王一峰进一步分析,贷款呈现这种结构也折射出,在符合风控要求的项目投资不足、实体经济有效投资尚未明显启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受阻。
同时,自身资本约束也是限制银行“追捧”中长期贷款的因素。恒丰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浩表示,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银行表外资产正逐步“回表”。受资本充足率制约,银行普遍存在风险资本不足的情况,对长期信用投放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建议加强监管政策引导、增强银行资本补充能力,或是通过监管办法调整、减少银行资产风险消耗,比如对地方债风险权重进行调整,进一步为“宽信用”创造条件。
此外,8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52万亿元,略超预期,这主要得益于影子银行收缩速度的放缓。数据显示,8月表外融资虽然仍维持减少的态势,但是减少幅度已经较7月有明显放缓,仅委托贷款环比多减257亿元,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减少688亿元和779亿元,环比分别少减504亿元和1965亿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