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资管新规落地即将满一周年。在这一年中,金融机构着力开展整改和业务转型,相关风险显著收敛,不规范的影子银行业务得到初步遏制。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展望未来,备受关注的资管市场将进入新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政策执行的节奏和力度,推动资管业务有序平稳转型。建议适时适当调整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规则,减轻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办法、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细则亟待出台。
尚存空白 多项配套细则待出台
作为资管行业的总纲,资管新规推行近一年来成效显著,包括通道业务和非标已出现快速回表,部分行业打破刚兑。但是,资管新规在统一监管标准、规范资管业务的同时,也在一些细分领域留下空白,需进一步完善监管规定,出台相关配套细则。
在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看来,目前新产品发行进度明显低于市场预期,需要明确净值化新产品发行指南。建议统一公募产品资管门槛,尤其需进一步明确信托公募产品门槛是否与公募理财相同。
从银行业看,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在银行探索资管转型过程中,一些新的监管规则有待落地,尤其是涉及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监管规则。比如,流动性监管、净资本监管规则,这些将关乎理财子公司的杠杆、资金投向结构等。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8年)》显示,截至2018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0.5万亿元,同比减少5.78%。
也有专家认为,从资管新规本身的范畴看,最主要的是标与非标的定义和信托相关配套细则。当前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办法正在征求意见中,专家预计今年内有可能出台。
从更广义范畴看,兴业研究分析师陈昊表示,关于政府出资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规则需出台。“这几个广义规则也很重要,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主要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产业政策所支持的企业和创业创新的企业。”
陈昊强调,通过规范化做强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以增加对这类企业的股权投资可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一方面,可服务于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创业企业和创业型中小企业开展股权投资,也可在降低这部分企业杠杆率上起到较为有效的作用。
挑战犹存 “非预期”影响仍需关注
在资管新规实施过程中,有不少金融机构反映了一些困难和问题。综合来看,当前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清理非标融资带来信用收缩、新产品发行有困难、非标回表面临约束等方面。
多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资管新规对银行经营带来一定挑战。工行年报称,资管新规落地实施,对银行推进经营转型提出紧迫要求。交行年报表示,资产管理行业正面临新旧体系的转换,保本理财规模下降、理财产品向净值化短期限转型等因素都将对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经营和利润增速带来一定压力。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资管新规的实施给实体经济带来了“非预期”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陶玲说:“资管新规从来就没有一棍子打死影子银行,从来没有说不让投资非标。事实上,资管新规允许公募资管产品投资非标资产,但投资非标应当符合现行监管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强调,金融管理部门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市场变化,实事求是做出适当政策安排,稳定市场预期,引导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融资补充。
确保转型 把握监管节奏和力度
事实上,要推进资管新规全面落地,真正统一监管标准,防控金融风险,引导资管业务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还需进一步解决一些问题。
从政策层面看,潘向东表示,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的发布显示监管态度的转变,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消除资本市场不确定性,恢复市场信心,修复市场行情,有助于缓解非标投资融资进一步下滑,稳定社融增速。
在资管新规的推进过程中,仍需多方面综合施策。明明表示,要增强市场预期引导,增加监管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在经济仍有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要平衡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王景武表示,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忘防控金融风险初衷,坚持资管新规总体框架、方向及基本原则不动摇。把握政策执行节奏和力度,推动资管业务有序平稳转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