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医疗保健

这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新开端--屠呦呦获诺奖引起强烈反响

北京
2015-10-06 01:03

已收藏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这条消息在中国国内引发强烈震动。屠呦呦的名字和她所从事的中医药研究顷刻间"火"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与记者通话时非常激动。他说:"经过中国科技工作者几代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上获得突破。获奖本身意义很大,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新开端,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成就被世界认可。" 他同时指出,此次屠呦呦获奖带给中国两点启示。

一是中医药是中国最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取得产生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是很有希望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创造和积累,是一个大宝库,需要用现代科技挖掘和研究。这次获诺奖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增强了我们对中医药的自信。青蒿素是一种有效单体,中医药还有复方。目前,人类还面临许多棘手的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都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而中医药的复方很有可能在防治方面有效突破。因此,我们应更加努力挖掘中医药宝库。

二是什么样的成就能得到诺奖?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只要踏踏实实地从人们最需要的健康、环境、经济等问题入手,坚持不懈努力,取得重大成就和突破,诺奖就离我们不远。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医药人的自豪。"虽然身在国外,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也在关注着屠呦呦获奖。他通过微信对记者表示:"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传承好才能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借助科技提升中医药学术,发展创新。固守传统,拒绝现代科技,中医药的发展只能是空话,只有踏实务实才能成功。" 屠呦呦的获奖,提振了中医药界的信心。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最具原始创新性的学科领域。中医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妄自菲薄,我们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这个伟大的医学宝库,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用心培育中华民族对中华医药的人文情感,努力增强学术自尊与文化自信,并潜移默化地融汇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使中医药在继承中发扬,在创新中提升,为全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赢得广泛的共识与认同。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特聘教授张万斌率领的科研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抗疟药物青蒿素的人工合成,预计明年能够实现工业化,从而大大降低相关药物的价格。 "屠老获奖给予我们莫大的鼓励和希望。"张万斌说,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超过3亿人,有60万-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目前,青蒿素的提取全部来源于植物,由于植物叶子当中的含量很低,就需要大量种植,然而种植与气候和市场的关系很大,具有不稳定性且价格昂贵。相信屠老获奖能够推动我国在新药创新中的进步,从而造福更多的国人。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多家单位和机构发布对屠呦呦获奖的贺信。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在贺信中说:您发现的青蒿素及开辟的治疗疟疾的新方向,不仅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千万患者带来了福音。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