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战略元年,航空和航天领域的民用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围绕着C919和ARJ21,中国商飞集成全球民航业的供应商,其中中航工业集团负责了机身大部分部件;而随着新一代北斗卫星接连上天,北斗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2015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开局之年,在战略提出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中,航空航天装备这一年迎来了重要突破。
从2015年5月到9月,中国接连发射了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使北斗导航卫星总数达到20个,距离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的目标再近一步。
到了11月,两款国产客机接连引起瞩目。11月2日国产干线客机C919正式总装下线,更早立项的支线客机ARJ21更是于11月30日交付首个用户,并将于2016年一季度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正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中国正在积极加快大飞机研制,希望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推进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希望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随着装备逐步到位,中国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民用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围绕着C919和ARJ21,中国商飞集成全球民航业的供应商,其中中航工业集团负责了机身大部分部件;而随着新一代北斗卫星接连上天,北斗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国产客机即将接受市场检验
2015年对于国产民机产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立项13年后,国产支线客机ARJ21正式交付给了首个用户成都航空。ARJ21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喷气式客机,其交付对于背后的上飞以及中航工业等供应商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国产大飞机C919要比ARJ21更受瞩目。C919于2008年正式启动,2015年11月2日总装下线,公众终于见到这一国产干线单通道飞机的真容。
干线客机市场目前是波音和空客二分天下,而C919定位的单通道飞机又是民机最大的一块细分市场。和门槛相对较低的支线客机相比,C919的战略意义显然更大。
不过按照目前的计划,C919将在2016年底前首飞,在那之后适航审定预计还会持续两三年时间,距离真正进入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ARJ21已经来到了商业运营的大门口,即将接受市场的检验。在成都航空试运营三个月后,ARJ21明年一季度开始将出现在国内的多条客运干线上。在一段时间的安全运营后,ARJ21还会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非洲等市场。
围绕着ARJ21和C919,中国民机已经形成了“一个主制造商+众多供应商”的制造模式。在承担两大项目的中国商飞背后,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众多公司参与了机身大部分部件的研制,一个事实上的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
如今ARJ21正式交付,C919也进入首飞准备阶段,只要两款客机的安全运营得到保证,在“中国制造”战略实施的未来十年内,中国民机产业很有可能迎来一段黄金发展期。
北斗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在航空航天产业,产业链都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如此。
第一颗北斗卫星2000年发射,而今年到9月底已有连续4颗新一代北斗卫星上天,北斗卫星已经有20颗。而根据行业白皮书的统计,到2014年参与到北斗导航产业环节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超过13000家,从业人员接近40万人。
从GPS的发展轨迹来看,卫星导航产业链可以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配套设备、卫星导航应用和下游市场五个环节,北斗的产业链也是如此。
由于上游的卫星制造发射和地面配套都是由国家主导,民间事业能参与的主要是导航应用和下游市场等环节。不过目前大部分民间事业都集中在终端应用环节,包括测量产品、车载导航设备、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等等的研制,下游运营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然而随着阿里巴巴等巨头的进入,下游市场也有望逐渐发展起来。今年8月阿里巴巴和中国兵工集团出资20亿成立合资公司,这家公司计划成为一家依靠北斗卫星提供精准位置服务运营的平台型公司。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资本进入北斗产业链的运营服务环节。
2015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开局之年,在战略提出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中,航空航天装备这一年迎来了重要突破。
从2015年5月到9月,中国接连发射了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使北斗导航卫星总数达到20个,距离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的目标再近一步。
到了11月,两款国产客机接连引起瞩目。11月2日国产干线客机C919正式总装下线,更早立项的支线客机ARJ21更是于11月30日交付首个用户,并将于2016年一季度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正如《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目标,中国正在积极加快大飞机研制,希望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同时中国也在加快推进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希望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随着装备逐步到位,中国在航空和航天领域的民用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围绕着C919和ARJ21,中国商飞集成全球民航业的供应商,其中中航工业集团负责了机身大部分部件;而随着新一代北斗卫星接连上天,北斗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
国产客机即将接受市场检验
2015年对于国产民机产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立项13年后,国产支线客机ARJ21正式交付给了首个用户成都航空。ARJ21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喷气式客机,其交付对于背后的上飞以及中航工业等供应商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国产大飞机C919要比ARJ21更受瞩目。C919于2008年正式启动,2015年11月2日总装下线,公众终于见到这一国产干线单通道飞机的真容。
干线客机市场目前是波音和空客二分天下,而C919定位的单通道飞机又是民机最大的一块细分市场。和门槛相对较低的支线客机相比,C919的战略意义显然更大。
不过按照目前的计划,C919将在2016年底前首飞,在那之后适航审定预计还会持续两三年时间,距离真正进入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而ARJ21已经来到了商业运营的大门口,即将接受市场的检验。在成都航空试运营三个月后,ARJ21明年一季度开始将出现在国内的多条客运干线上。在一段时间的安全运营后,ARJ21还会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非洲等市场。
围绕着ARJ21和C919,中国民机已经形成了“一个主制造商+众多供应商”的制造模式。在承担两大项目的中国商飞背后,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众多公司参与了机身大部分部件的研制,一个事实上的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
如今ARJ21正式交付,C919也进入首飞准备阶段,只要两款客机的安全运营得到保证,在“中国制造”战略实施的未来十年内,中国民机产业很有可能迎来一段黄金发展期。
北斗产业链向高端发展
在航空航天产业,产业链都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如此。
第一颗北斗卫星2000年发射,而今年到9月底已有连续4颗新一代北斗卫星上天,北斗卫星已经有20颗。而根据行业白皮书的统计,到2014年参与到北斗导航产业环节的企事业单位已经超过13000家,从业人员接近40万人。
从GPS的发展轨迹来看,卫星导航产业链可以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配套设备、卫星导航应用和下游市场五个环节,北斗的产业链也是如此。
由于上游的卫星制造发射和地面配套都是由国家主导,民间事业能参与的主要是导航应用和下游市场等环节。不过目前大部分民间事业都集中在终端应用环节,包括测量产品、车载导航设备、便携式自动导航系统等等的研制,下游运营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然而随着阿里巴巴等巨头的进入,下游市场也有望逐渐发展起来。今年8月阿里巴巴和中国兵工集团出资20亿成立合资公司,这家公司计划成为一家依靠北斗卫星提供精准位置服务运营的平台型公司。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资本进入北斗产业链的运营服务环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