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制造业

资本跳板撬动中国制造未来

中国证券网
2015-09-08 10:29

已收藏

由“大”到“强”,一字之差,任重道远。

“中国制造”列车行进在世界版图的新轨道上。车窗外,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气候疾速变幻,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部分发展中国家加速谋篇布局,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一张崭新的导航图,它既是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又与“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紧密钩嵌,共同承载起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中国制造与资本市场休戚相关。从A股市场的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是剔除金融板块之后市值权重最大的板块,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最重要支点。在资本涌动的A股市场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故事,“互联网+”、创新、智能化等时代元素闪耀其间。

“工业制造领域的创新需要的资本显然非常巨大,动辄几个亿甚至于几百亿的投入,这不是一般的VC可以承担的,这需要构建一个新的资本体系。目前国家考虑从资本制度上提供疏通渠道,也正是为了解决工业4.0时代资本需求的实际方案。”工业4.0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胡权对上证报表示。

A股的每一家制造业企业,都享受过资本市场的甘霖雨露。中国制造的强国之梦对他们而言就是强企之路。

在老工业基地沈阳,一家名叫“机器人”的A股公司成为一抹亮色。这家中科院旗下的本土公司依靠自主创新,成为国内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并在全球机器人产业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最新市值超过350亿元。“回过头去看,如果没有资本市场,机器人肯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公司负责人感叹。

在民企发达的江浙,均胜电子走了另一条路。这家以汽车零部件起家的民营企业,多年前已触碰到了“天花板”,将世界顶级汽车电子企业德国普瑞收入麾下之后,借助资本平台进行了多轮跨国并购,带来了显著的聚合效应。均胜电子董事长、总裁王剑峰对上证报说:“我们的目标是将德国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

转型期的中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资本市场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这些领域,对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大加推崇。

不过,从全产业链的视角看,中国制造升级绝不应局限于制造业本身,而应涵盖与之配套的服务链条。譬如,浙江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15年来倾力在做的“互联网+”试验,旨在打造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成为中国制造业之痛,”徐冠巨对上证报记者说,“互联网思维应当深入服务于生产,提高制造水平,进而再提高服务人的水平。”不久前,徐冠巨将传化物流作价200亿注入上市平台传化股份,与资本市场实现了联结,“只有通过资本市场,才能实现这个梦。”

毫无疑问,市场最企盼的是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激荡。“有一个最好、最大的机遇,就是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这将成为新一轮加快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催化剂和最大的一个引擎。”工信部部长苗圩如是说。

的确,互联网孕育了无数可能性,给中国制造插上了隐形的翅膀。但在A股经历一波震荡之后,不同的声音开始呈现,也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去思辨“互联网+制造业”还是“制造业+互联网”等深层次的课题。

对中国制造而言,资本市场的颠簸未必是件坏事。它会让部分追逐短期收益的资金重新回归实体,更让业界重新思考制造业的突围之道。上证报的中国制造系列调研,旨在剖析中国制造升级背景下的产业变局与机会,聚焦与分享那些脚踏实地的制造业企业的成长故事。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