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原料

一只鹅的产业"裂变"

新华社,贵阳
2020-12-15 14:26

已收藏



新华社贵阳12月15日电(记者蒋成)一只鹅能做什么?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它将"裂变"成三个产业:上游种鹅饲养、种蛋孵化、林下生态鹅养殖,中游商品鹅屠宰加工、羽毛球生产、羽绒制品等精深加工,下游羽毛球体育赛事及休闲康养活动等体育产业。

寒冬时节,走进群山包围的锦屏县铜鼓镇马台生态鹅养殖基地,周边的松林仍然郁郁葱葱,七八间养殖棚沿着山形向上延伸,数不清的鹅在基地与林间吃食与嬉戏,不时"引吭高歌",发出"嘎嘎"的叫声。

33岁的饲养员粟安艳每天早上7点半就开始工作,捡鹅蛋、清理料槽、投料喂养、打扫卫生一气呵成。"月薪3200元,每个月可以休息两天。"粟安艳觉得,在养殖基地务工,不仅收入稳定,而且离家近能够照顾老人和孩子。

"养殖棚内氨气含量高,商品鹅必须定期到树林中去走一走,从而增加运动量,提高肉质和毛质。"粟安艳说,每隔两天,她都会将鹅赶到周边的松树林下游走,觅食杂草和昆虫。

两个多月后,一只只成年鹅将被送到加工厂完成第一次"蜕变":被制成风鹅或板鹅,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加工鹅肉过程中留下的绒毛,则被送往羽绒制品加工厂,成为人们过冬的"装备"。

值得一提的是,成年鹅两只翅膀上14片形状优美、质地坚硬的羽毛,将被送到几公里以外的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复杂的生产工艺,成为一只只羽毛球卖到日本、丹麦等国家,价值增加十几倍。

贵州亚狮龙羽毛球历史博物馆馆长李汉华介绍,生产一只羽毛球需要16片羽毛,而一只鹅只有14根羽毛符合标准,因此需要大量的鹅才能保障原料供应,目前锦屏县的商品鹅仍然供不应求。

发球、起跳、扣杀……10月25日至11月1日,一场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亚狮龙"羽毛球公开赛在锦屏县激烈展开,前来参赛的不乏世界冠军与前国家羽毛球队队员,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大山深处的锦屏县能够举办如此规模的全国性羽毛球赛事,印证了锦屏县羽毛球体育产业的发展势头。

李汉华说,为了发展羽毛球体育产业,目前锦屏县经开区的一个标准羽毛球场馆已经建成使用;羽毛球历史文化博物馆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旨在讲述羽毛球发展历史,让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

一只鹅的产业"裂变"成为锦屏县林业经济的缩影。锦屏县森林覆盖率72.12%,有着"中国南方林区皇冠上的明珠"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全方位盘活林业资源,创新林上养蜂,林中种石斛,林下养鹅,林内发展森林康养、休闲旅游,林外实施林产品加工的"五林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林业经济绿色发展之路。

目前,锦屏县建成林下经济百亩村示范基地152个、林下经济千亩乡镇15个,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园1个,林下生态鹅出栏17.98万羽,存栏26万羽,种鹅产蛋60万枚,鹅苗出栏1108万羽。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