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上海正在筹建数据交易中心,已报请上海市政府等待批复。对此,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在近日表示,希望借助数据交易中心,推进数据市场的有序流动。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盘活数据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前更多的是发挥工业基础优势,现在可以将数据作为一个新的创新要素,产生更大的价值。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认为。
除了上海之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继2015年4月贵阳成立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后,盐城、武汉、徐州、北京、重庆、哈尔滨等地也在筹建数据交易市场。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数据交易市场的蓬勃兴起,一方面是好事,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形成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因目前缺乏清晰的制度,也存在隐患,例如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数据交易平台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
万亿产业机遇
《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
目前,大数据已被广泛应用到政府公共管理、零售业、医疗服务、制造业等领域,并催生了万亿元的产业。以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例,据德勤估计,2015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1万亿元以上。
早在2013年,上海就发布了《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重点选取金融证券、互联网、数字生活、公共设施、制造和电力等具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开展大数据行业应用研发,探索“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华院数据首席执行官宣晓华表示,这几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企业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和交易。“调查发现,50%的企业高管都非常关注大数据。”
此外,与其他生产资料不同,数据的多维性,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之中,从而带动多个行业发展,成为业内看好大数据发展的另一大共识。
“个人的数据是多维度的,一个人的健康数据可以被内科、外科、心脏科用,也可以被保险公司和银行用。所以如果把安全、私密性做好,数据可以为多个行业带来价值。”六禾创投总裁王烨表示。
标准建立是关键
在陈新河看来,工业时代有很多交易市场,信息时代的数据交易也是这样,有人要卖、有人要买,应该有公允的定价。
如何建立标准,成为地方政府探索中的一大关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表示,半年多的探索中,贵阳数据交易所不仅仅是要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建模、分析、交易,产生价值,更重要的还是要做标准。“例如,中国人寿正在协助我们做保险大数据的交易标准。”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大数据交易市场的蓬勃兴起是为了盘活数据资源。只有数据流动起来,才能显现出价值。但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即政府一端的数据如何共享、开放,市场一端的数据如何有序流动、交易。
“难点在于数据的开发利用需求和数据隐私保护之间有张力,需要找到平衡。这方面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需要通过地方的实践进行探索。”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
在郑磊看来,政府的数据属于公共资源,应该对外免费开放,并且要内部共享,除非涉及到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同时,市场上的数据,比如企业产生的数据,不是政府在执行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不算公共资源,可以进行交易,但不能涉及个人隐私,应该在国家的监管之下。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此前就曾表示,在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上,政府应率先在这方面制订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还要制订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上海已启动大数据标准制订工作,并于2015年10月成立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这一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上海希望通过标准制订降低数据存储、管理等环节的安全风险,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上海要建科创中心,盘活数据资源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以前更多的是发挥工业基础优势,现在可以将数据作为一个新的创新要素,产生更大的价值。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认为。
除了上海之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继2015年4月贵阳成立第一家大数据交易所后,盐城、武汉、徐州、北京、重庆、哈尔滨等地也在筹建数据交易市场。
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数据交易市场的蓬勃兴起,一方面是好事,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形成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因目前缺乏清晰的制度,也存在隐患,例如对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数据交易平台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
万亿产业机遇
《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
目前,大数据已被广泛应用到政府公共管理、零售业、医疗服务、制造业等领域,并催生了万亿元的产业。以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为例,据德勤估计,2015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1万亿元以上。
早在2013年,上海就发布了《上海推进大数据研究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提出重点选取金融证券、互联网、数字生活、公共设施、制造和电力等具有迫切需求的行业,开展大数据行业应用研发,探索“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华院数据首席执行官宣晓华表示,这几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企业越来越重视大数据的应用和交易。“调查发现,50%的企业高管都非常关注大数据。”
此外,与其他生产资料不同,数据的多维性,可以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之中,从而带动多个行业发展,成为业内看好大数据发展的另一大共识。
“个人的数据是多维度的,一个人的健康数据可以被内科、外科、心脏科用,也可以被保险公司和银行用。所以如果把安全、私密性做好,数据可以为多个行业带来价值。”六禾创投总裁王烨表示。
标准建立是关键
在陈新河看来,工业时代有很多交易市场,信息时代的数据交易也是这样,有人要卖、有人要买,应该有公允的定价。
如何建立标准,成为地方政府探索中的一大关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执行总裁王叁寿表示,半年多的探索中,贵阳数据交易所不仅仅是要通过对数据进行清洗、建模、分析、交易,产生价值,更重要的还是要做标准。“例如,中国人寿正在协助我们做保险大数据的交易标准。”
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大数据交易市场的蓬勃兴起是为了盘活数据资源。只有数据流动起来,才能显现出价值。但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即政府一端的数据如何共享、开放,市场一端的数据如何有序流动、交易。
“难点在于数据的开发利用需求和数据隐私保护之间有张力,需要找到平衡。这方面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需要通过地方的实践进行探索。”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
在郑磊看来,政府的数据属于公共资源,应该对外免费开放,并且要内部共享,除非涉及到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同时,市场上的数据,比如企业产生的数据,不是政府在执行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不算公共资源,可以进行交易,但不能涉及个人隐私,应该在国家的监管之下。
上海市副市长周波此前就曾表示,在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上,政府应率先在这方面制订地方的规范性文件和法律,还要制订一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目前,上海已启动大数据标准制订工作,并于2015年10月成立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数据标准化专家委员会。这一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上海希望通过标准制订降低数据存储、管理等环节的安全风险,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