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科技

破冰北极 可燃冰勘探等极地研究产业或升温

中国证券网
2016-05-09 09:46

已收藏

北纬66度34分,北极的起点,极昼和极夜在这里交替。这里曾经只是一个地理学抽象概念,古人摊开地图,在最上方指划着北极的位置。后来,探险者们航海、破冰,一路向北,使这块世界尽头之域在地图的经纬线相交处有了自己的位置。

  
这为人类文明打开一道新的大门。由于地球暖化造成冰海融化,北极东北及西北航道过去几年已经开启。各国在这一地区的活动也日益活跃。俄罗斯将在2025年前投资60亿卢布建成北极综合检测系统,格陵兰岛矿产和石油局正在颁发越来越多的矿产勘探执照,而中国海运公司成功完成往返北极航道的征程。

  
这是连结欧洲及亚洲的便捷航道,也是一场破冰船、人类与规则的冒险。北极地区如今已经吸引到多个经济体重点推进开发,相关国际协调机制也在逐步完善。“远征者”们正在北纬66度34分以北探寻着世界的未来。

  
一路向北,暗战极地

  
昔日人烟罕至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如今因为世界多国驻扎的北极科考站而出名。在丹麦王国自治体格陵兰岛,冰山静静漂浮,猎人追踪驯鹿。除此以外,大型铁矿石矿开采计划同样活跃。

  
北极地区对于人类而言已经不再陌生。

  
欧盟委员会在今年4月27日推出首个北极综合政策正式文件,寻求与北极地区相关国家进行合作。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费代丽卡·莫盖里尼称,欧盟应与所有北极地区伙伴进行合作,包括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等。

  
欧盟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三大优先领域,它们包括气候变化和北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支持北极问题相关国际合作。

  
德国极地研究机构Alfred Wegener的主管Karin Lochte教授认为,人类仍有大量有关北极的基础科学要研究,还需要分析那些从北极测得的数据。例如,海冰的消失如何影响欧洲的气候?从长远看,这对于经济增长同样重要。

  
一些跨国机构的形成在验证着这种重要性。1996年,北极理事会在加拿大成立,美国、俄罗斯及加拿大等8国成为正式成员。日后,随着北极地区冰层消融、为更多资源开发和开放贸易航线扫清道路,北极理事会受到的关注也与日俱增。2013年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和意大利获得正式观察员国身份,共同参与相关会议并提出项目建议。

  
对话机制同样重要。第六次“北极物流”会议上个月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芬兰、中国、挪威和韩国外交官及大型企业负责人热议北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讨论在北极地区建设物流运输基础设施等话题。而在4月底,中日韩三国举行了首轮关于北极合作的会谈。

  
北极开发的话题为何会如此热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上证报记者分析称,其背后存在这样几个助推因素:第一,北极圈的生态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重大,所有大国都不想被冷落一边;第二,北极地区气候变化意味着,这片区域很大一块地方将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首次具备较大规模人口常住和经济开发条件,这涉及领土主权和经济利益争夺;第三,北极地区气候变化还意味着通过北极圈开展较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未来将具备可行性。这对于全球军事均衡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美俄两个军事大国都有位于北极圈内的大片领土;第四,该区域航道和资源开发开始具备经济可行性。

  
破冰而出的未历之征

  
15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全球航运格局有了雏形。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远洋航线,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运输生命线,它们串联起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港口,让全球货物由此自由流通。

  
然而伴随气候变暖和海冰融化,穿越极北之地的新航道被带到人们面前,冰封地表之下的世界也开始破冰而出。

  
从北欧大西洋沿岸港口出发,一路向东航行,途径挪威和俄罗斯与北冰洋毗邻的海域,最后进入太平洋,人们把这条海上航路称为北极东北航道。

  
从丹麦格陵兰岛的西海岸出发,经过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再经由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这条线路是北极西北航道。

  
全新的世界航海版图正在形成。而北极地区的冰盖一旦以超乎预期的速度融化,能源、矿产,跳跃的鱼群和大片的林木等资源将涌出地表,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交通流量、渔业和矿产资源开采。

  
大国对此已经显现出兴趣。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就开始了北极地区的能源勘探。在北极圈内拥有领土的8个国家中,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和美国领土已经有大量油气资源被人们发现。

  
北极地区是一个油气资源富集的地区。有关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未开采天然气资源占据全球的30%,未开采石油资源则占据全球的13%。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也显示,北极地区储藏有约1670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和900亿桶石油。

  
去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天然气、凝析气和石油开采部主任弗谢沃洛德·切列帕诺夫在北极地区开发会议上表示: “未来10年的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完成后,油气储量将有显著增长。鄂霍次克海矿床的探明储量预计会比当前储量高50%以上。至于北极大陆架,地质勘探完成后预计储量会增加超过1倍。”

  
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后续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北极留给人类的另一大珍宝。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首次在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带发现可燃冰矿藏,此后,这种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和天然气都要小得多的能源,引发了多个国家关注。美国、英国、德国及日本等国相继斥巨资展开本土和国际海底可燃冰调查研究。我国也是少数掌握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之一。

  
黄晓勇认为,从长远看,高寒地区油气开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两极冰川的融化也会使运输成本下降。从需求侧看,全球长期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油价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有望适度回升,将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开发具有一定潜在前景。

 
不过,对于北极生态而言,能源的开发可能带来隐患。在筹谋开发的同时,北极圈国家希望北极生态能得到同步保护。去年7月,北极理事会发表声明,表示将管制北冰洋中部公海不当的商业捕捞行为。

  
梅新育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外界普遍看好北极地区资源开发潜力,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08年的调查声称北极圈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储备占全球未探明且技术上可开发资源总量的22%左右。但这方面的所有数据迄今都只是估算,北极资源具体储量实难准确估算。此外,极地资源开发成本很高,未必具有商业可行性,在初级产品熊市时期尤其如此。北极潜在经济利益更多地将体现在航运价值方面。

  
据韩国媒体测算,从该国釜山港到荷兰鹿特丹港口,若经由苏伊士运河走,整个航线长达2.2万公里,但若经由东北航道走,航线可缩短至1.5万公里。从釜山到美国东部海岸的航线如果经由北极西北航道走,则可比经由巴拿马运河走缩短30%的航行时间。

  
北极圈刻下中国指南

  
历时55天、近2万海里,去年10月,中远集团永盛轮成功往返北极东北航道。在2013年首航的基础上,永盛轮再航北极东北航道,并升级为往返双向通行。

  
这是中国商船首次经过北极东北航道从欧洲到中国,成为中国航海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自国家层面的保障在帮助这些“远征者”实现北极梦。今年4月,由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组织,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牵头,联合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编撰的《北极航行指南(西北航道)》正式出版发行,为计划航行北极西北航道的中国籍船舶提供包括海图、航线及沿岸国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全方位航海保障信息服务。

  
此外,上证报记者获悉,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关键设备采购合同已签订。建成后,该船将与“雪龙”号优势互补,推动极地科考发展。

  
与此同时,从国内深潜科研领域也传来佳讯。继2013年,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7000米海试后,其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重新出发,计划研制世界上第一个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

  
这一 “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由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与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彩虹鱼”)采用“国家支持+民间投入”、“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模式共同搭建。整个项目由一条5000吨级的科考母船“张謇”号、一台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一台万米级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和三台全海深着陆器组成。

  
“张謇”号是我国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投资建造的科考船。彩虹鱼相关负责人对上证报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筹划“2017南极-北极极地深海科考之旅”,将由“张謇号”搭载复合型万米级无人深潜器及三个万米级着陆器进行极地深海科考,并将进行不同深度的海水取样及海底微生物取样工作,预计会大大促进人类对极地海下世界的认知。

  
梅新育对上证报表示,中国有权利开辟北极航道。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欧洲长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对欧贸易绝大多数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两处风险航道。开辟替代航道,对降低风险非常重要。

  
他建议,作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国之一,我国可以在这一多边框架下与各国不断深化、扩大合作关系。此外,还可以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和挪威等北极圈国家展开双边合作。梅新育还建议,我国应当考虑建立一个东亚-北极圈国家合作机制。

  
黄晓勇则表示,在8个国家排他性“瓜分”北极资源的情况下,中国参与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最佳途径是中国能源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形式与相关国家的企业共同开发。他介绍称,此前,中石化和中海油与冰岛企业、中石油与俄罗斯企业分别签订了合资合作协议,尝试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上下游一体化经营,这为中国企业参与北极地区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北极能源资源开发,既需要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国际法认知上获得相应的支持。

  
“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这句恺撒的箴言让人们想起大航海时代的豪情,如今地球的幅员辽阔与斑驳地貌正在引发激情重燃。

  
北极资源地开发,争端与合作还将继续。而这一蓝色星球的穹顶,正响起冰川之下未知地域的呼唤,世界因其而变。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