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 科技

"中国农科城"打造上合组织国家农技人才"蓄水池"

新华社,西安
2020-11-10 11:16

已收藏



新华社西安11月10日电(记者郑昕、雷肖霄)面粉、蜂蜜、食用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集中展出的近百种特产,在今年10月下旬的第27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如今,走在"中国农科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上合"已经成了与"农科"元素交相辉映的品牌。

从展销特色农产品的上合组织国家优质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上合生活馆",到"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机构,杨凌不仅是上合组织开展农业合作的新高地,也成为培育上合国家农科技术人才的"蓄水池"。

"示范基地是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它能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创建现代化`智慧农业`与`智慧农场`提供样板,有助于相关国家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干旱半干旱土壤的开发,同时为行业专家培训提供新的舞台。"杨凌农高会期间,上合组织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

随着示范基地在今年杨凌农高会上正式挂牌成立,未来有一批现代农业研究与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将陆续建成,并开展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农业科研交流合作、现代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培训、国际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实现区域间互利共赢。

加强同上合国家现代农业领域合作,是中国赋予杨凌的"新使命",这不仅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交往合作带来新机遇,更为杨凌走向世界农业舞台中心、提升高质量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局长明涛告诉记者,开展援外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杨凌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注重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形成了以杨凌示范区国际合作局为主导、高校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力量配合的培训体系。"他说。

根据受援国家和学员实际需求,杨凌建立起以位于杨凌示范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为主体,国内外各大高校、各行业领域专家、农民技术人才等知名专家广泛参与的援外培训师资库,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培训场地、实训基地、学员食宿安排等方面丰富拓展。

根据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工作办公室(简称"上合办")的统计,截至目前,杨凌通过积极对接上合组织秘书处、上合组织有关国家农业部门,已进行以上合组织国家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培训班10期,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上合国家的200多名学员进行了培训。

截至2019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培养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学历生286人,分布在该校农学院、水保所等16个院(所),涉及作物遗传育种等50余个专业。

杨凌依托丰富的农科教资源优势及援外培训相关资源,还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在海外以受援地农业园区为示范,不仅"实战"培训了一大批农技人才,还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其中,杨凌专家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建设的中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了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蔬菜、苗木等6大类24个品种,丰富了当地的种植模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面对上合国家学员无法来华实地学习的困难,杨凌开通"空中课堂"远程培训课,针对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内各国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开发制作不同产业类型的线上视频培训课程,通过汉、英、俄等语言进行农业技术远程培训教育,拓展培训覆盖面,提升培训影响力。

截至今年10月下旬,"空中课堂"已面向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农技人员、科研人员和农场主等,开展5期线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环境调控类培训的直播课程,在线课程点击量超过2000多人次,教学视频点击量达到6000余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合办常务副主任马静告诉记者,今后基地还将利用多种形式持续发挥杨凌农业科技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培训交流促进与上合组织国家在农业领域深层次合作。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