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债券

境外机构连续18个月增持人民币债券

中国财富网
2018-09-05 10:29

已收藏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债登”)日前发布的统计月报显示,截至2018年8月末,境外机构在该公司的债券托管量达14120.84亿元,在继续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环比上月末增加580.07亿元,为连续第18个月增加,增加额与上个月相当。分析人士称,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外资流入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连续18个月增持

8月份,中债登托管的债券总额共增加了10298.24亿元,较7月份多增逾2800亿元。

这主要缘于当月政府债券净供给进一步增多。中债登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政府债券托管量为300683.78亿元,较7月末增加8651.34亿元,这当中又有超过八成的增量来自于地方债。8月份,地方债托管量增加7120.3亿元至165742.38亿元。

反映到投资者债券托管量数据上,8月份,商业银行托管量增加7974.10亿元,仍为绝对增持大户。当月全国性商业银行托管量增加5910.12亿元,城商行增加915.48亿元,农商行增加1172.98亿元。一直以来,商业银行都是地方债的最大买家,地方债供给十分依赖商业银行消化。8月份地方债高额供给,大部分体现在了商业银行债券托管量的增加额当中。

其他机构方面,8月份,非法人产品(各类资管产品户)债券托管量增加715.72亿元,增量仅次于商业银行。7月份,该类投资者曾减持债券超过1000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境外机构,其托管量增加580.07亿元。8月份,券商债券托管量增加152.78亿元,增持力度有所加大。保险机构托管量增加10.30亿元,延续了年初以来的平淡表现。

2017年以来,境外投资者在债券市场大肆买买买的“豪气”让人刮目相看。统计显示,自2017年3月以来,境外机构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已连续18个月增加。进一步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境外机构托管量已增加4379.39亿元,这一持仓增加额不仅超过了2017年全年数字,也超过了同期的保险、券商、资管产品等等,在全部机构投资者中,仅次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是今年以来的第二大增持机构。2017年末,境外机构的托管量为9741.45亿元,全年增加1952.96亿元。

需指出的是,上述统计均以中债登统计数据为基础,统计范围为在中债登托管的相关债券,不含在上海清算所托管的债券以及直接在中证登托管的公司债等。之前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托管在上清所的债券总额也在持续增长。

多因素吸引外资增持

一般情况下,境外机构配置中国债券需要看票息收益和人民币汇率升贬值预期。如果人民币债券票息收益升高,加上人民币汇率有升值预期,类似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阶段,那么境外机构会很明显地增持中国债券。

然而,今年7月份债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后,加之人民币汇率在6、7月份出现了较快贬值,无论是票息收益还是汇率层面,人民币债券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都会有所下降,按理说机构就会降低对境内债券的配置。但是,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还在持续增加,7、8月份单月增持规模仍不算低。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这背后可能有几方面因素支撑:一是尽管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波动,但实际上其他新兴市场货币的波动幅度远高于人民币,导致人民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从EPFR统计的资金流向来看,近期新兴市场债市资金明显在流出,而中国还在流入,显示了中国汇率相对稳定的重要性。二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在远期汇率市场的干预某种程度上导致人民币远期的掉期点由正转负,这意味着境外机构可以锁定更低的人民币融资成本,投资境内短期债券依然有利可图。三是有些境外机构认为人民币利率还会继续下降,因此即使票息收益下降了,但未来仍会获得不错的资本利得,这也驱动一些境外投资者在增加境内债券的配置。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对外开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机构报告指出,为了吸引境外机构增加对中国债券的配置,中国也做了很多改革,包括放开境外评级机构参与到国内债券评级业务、减免税收、债券通实施DVP等,未来可能进一步放开机构参与国内利率衍生品。这些配套政策也增强了中国债市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近日,政府明确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政策期限暂定3年。机构认为,在免税政策的驱动下,加上人民币汇率比其他新兴市场货币更稳定,境外机构仍然有动力继续增加人民币债券配置。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