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是我国养殖行业的一个趋势。近年来,每年有上千家饲料企业在消失,或倒闭,或被兼并、重组,数量从以前的13000家减少到了现在的7000家。现存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伴随着国内养殖饲料行业的发展,相关期货品种玉米、鸡蛋及玉米淀粉等也相继推出。在养殖饲料产业链,正逐渐形成利用期货避险的成熟模式。
玉米及淀粉期货逐渐活跃
在畜禽养殖行业,玉米的用量占到饲料行业的60%以上。若以成本来核算,其占比甚至达到70%—80%。因此,也被号称“饲料之王”。
玉米期货在2004年9月上市,迄今已平稳运行11年有余。2014年12月,玉米淀粉期货接力上市交易,玉米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企业避险手段也更加多元和丰富。
“玉米期货价格灵敏有效,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农民和产业企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玉米期货已成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玉米产业链上,饲料企业主要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综合管理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原料采购风险,在现货商品质量较差时,还能适当通过期货交割保证原料质量。
在玉米期货市场参与企业中,贸易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参与力量,其主要操作模式是根据期现价差、物流仓储成本和未来价格趋势分析判断,再根据企业采购、销售计划确定期货市场买卖方向和时机,对应一定比例现货经营规模进行套保,或进行虚拟库存管理,或进行期现套利。
广东海大集团是一家较早利用期货工具的饲料企业,集团采购中心负责人曾表示,公司从2003年开始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包括境内和境外市场,现在公司业务的套保程度很高,整体效果也不错。
淀粉期货的上市,则在很大程度上对玉米期货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方面,利于扩大玉米期货市场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玉米约占玉米淀粉生产成本的83%,在玉米深加工集中区域,玉米与玉米淀粉价格相关性在80%以上,推出玉米淀粉期货也便于其他玉米经营企业利用二者的相关性对玉米进行保值,从而进一步便利玉米非交割区域企业避险,进一步扩大玉米期货市场覆盖面。另一方面,玉米淀粉期货上市有助于完善玉米品种序列,形成互动运行和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国际三大粮商之一嘉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淀粉期货而言,在现货和期货价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做价差套利,在增加远期订单锁定利润的基础上增加市场份额。
玉米及淀粉二者间较强的套利关系及二者间产业客户的重叠性,玉米淀粉的上市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品种间套利和避险兴趣,带动两品种互促发展和功能作用发挥。
鸡蛋期货有效预防“鸡飞蛋打”
鸡蛋期货作为国内首个生鲜品种,于2013年11月上市。业内人士反映,无论是鸡蛋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善用鸡蛋期货这个风险对冲工具,就可提前锁定蛋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美尔雅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鸡蛋价格就像坐“过山车”,蛋贱伤农、蛋贵伤民的现象时有发生。蛋鸡养殖户通过这种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提前以合理的价格把未来几个月的鸡蛋订单卖出,只需交纳货物价值10%的保证金,根据卖出期货订单的数量组织生产,到期交收鸡蛋,可以保证收益。与此同理,鸡蛋加工企业也可以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先买鸡蛋期货,锁定成本。
以鸡蛋为标的的“保险+期货+银行”模式也逐渐成型。具体内容是,在约定时间内,当承保的鸡蛋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保险公司将按期货价格与实际价格差进行相应的价格赔付;为转移承保商品价格风险,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在保险产品风险对冲、标准仓单保险等方面进行合作,保险公司优先选择期货公司的风险子公司为对手方,通过购买复制期权等衍生工具产品、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的赔付风险;银行与期货公司签订授信框架协议,为保费提供资金支持。
市场人士认为,“保险+期货+银行”的新模式,有利于熟悉鸡蛋期货的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承接和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使养殖与市场风险得到全覆盖,并形成期货、保险与银行携手服务地方小微企业及实体经济的多方共赢局面,也有助于快速将价格保险推广到更多大宗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市场服务“三农”水平。
套保比例仍待提高
除套保、套利外,交易所还围绕玉米产业链,大胆探索了“场外期权服务三农”、价格保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期货公司也积极推出场外衍生品。例如,美尔雅期货推出首款生鲜类期货品种场外期权产品——鸡蛋期权,2015年已与浠水县多家合作社签订目标价格场外保值合同。鸡蛋养殖企业只需交纳少量权利金,即可实现期货市场对冲现货市场带来的价格下跌风险。
2015年3月份,浠水当地鸡蛋现货价格一路下跌,从月初的170元/箱跌至月末的140元/箱,跌幅达到17.65%。而参与鸡蛋目标价格场外保值的6-7家养殖企业,即使3月份现货大跌,他们的鸡蛋平均还是卖到200元/箱,赚到了超额的养殖利润。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国内饲料行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套保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有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期货行业各方进一步加大期货等衍生工具的宣传力度,对实体企业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并帮助他们合理运用期货工具避险。
玉米及淀粉期货逐渐活跃
在畜禽养殖行业,玉米的用量占到饲料行业的60%以上。若以成本来核算,其占比甚至达到70%—80%。因此,也被号称“饲料之王”。
玉米期货在2004年9月上市,迄今已平稳运行11年有余。2014年12月,玉米淀粉期货接力上市交易,玉米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企业避险手段也更加多元和丰富。
“玉米期货价格灵敏有效,一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农民和产业企业的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玉米期货已成为产业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工具。”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玉米产业链上,饲料企业主要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操作综合管理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原料采购风险,在现货商品质量较差时,还能适当通过期货交割保证原料质量。
在玉米期货市场参与企业中,贸易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参与力量,其主要操作模式是根据期现价差、物流仓储成本和未来价格趋势分析判断,再根据企业采购、销售计划确定期货市场买卖方向和时机,对应一定比例现货经营规模进行套保,或进行虚拟库存管理,或进行期现套利。
广东海大集团是一家较早利用期货工具的饲料企业,集团采购中心负责人曾表示,公司从2003年开始利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包括境内和境外市场,现在公司业务的套保程度很高,整体效果也不错。
淀粉期货的上市,则在很大程度上对玉米期货进行了补充完善。一方面,利于扩大玉米期货市场服务的广度与深度。玉米约占玉米淀粉生产成本的83%,在玉米深加工集中区域,玉米与玉米淀粉价格相关性在80%以上,推出玉米淀粉期货也便于其他玉米经营企业利用二者的相关性对玉米进行保值,从而进一步便利玉米非交割区域企业避险,进一步扩大玉米期货市场覆盖面。另一方面,玉米淀粉期货上市有助于完善玉米品种序列,形成互动运行和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国际三大粮商之一嘉吉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淀粉期货而言,在现货和期货价差比较大的时候,可以做价差套利,在增加远期订单锁定利润的基础上增加市场份额。
玉米及淀粉二者间较强的套利关系及二者间产业客户的重叠性,玉米淀粉的上市无疑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品种间套利和避险兴趣,带动两品种互促发展和功能作用发挥。
鸡蛋期货有效预防“鸡飞蛋打”
鸡蛋期货作为国内首个生鲜品种,于2013年11月上市。业内人士反映,无论是鸡蛋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善用鸡蛋期货这个风险对冲工具,就可提前锁定蛋价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
美尔雅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鸡蛋价格就像坐“过山车”,蛋贱伤农、蛋贵伤民的现象时有发生。蛋鸡养殖户通过这种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可以提前以合理的价格把未来几个月的鸡蛋订单卖出,只需交纳货物价值10%的保证金,根据卖出期货订单的数量组织生产,到期交收鸡蛋,可以保证收益。与此同理,鸡蛋加工企业也可以通过期货套期保值,先买鸡蛋期货,锁定成本。
以鸡蛋为标的的“保险+期货+银行”模式也逐渐成型。具体内容是,在约定时间内,当承保的鸡蛋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保险公司将按期货价格与实际价格差进行相应的价格赔付;为转移承保商品价格风险,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双方在保险产品风险对冲、标准仓单保险等方面进行合作,保险公司优先选择期货公司的风险子公司为对手方,通过购买复制期权等衍生工具产品、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可能导致的赔付风险;银行与期货公司签订授信框架协议,为保费提供资金支持。
市场人士认为,“保险+期货+银行”的新模式,有利于熟悉鸡蛋期货的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承接和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使养殖与市场风险得到全覆盖,并形成期货、保险与银行携手服务地方小微企业及实体经济的多方共赢局面,也有助于快速将价格保险推广到更多大宗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市场服务“三农”水平。
套保比例仍待提高
除套保、套利外,交易所还围绕玉米产业链,大胆探索了“场外期权服务三农”、价格保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期货公司也积极推出场外衍生品。例如,美尔雅期货推出首款生鲜类期货品种场外期权产品——鸡蛋期权,2015年已与浠水县多家合作社签订目标价格场外保值合同。鸡蛋养殖企业只需交纳少量权利金,即可实现期货市场对冲现货市场带来的价格下跌风险。
2015年3月份,浠水当地鸡蛋现货价格一路下跌,从月初的170元/箱跌至月末的140元/箱,跌幅达到17.65%。而参与鸡蛋目标价格场外保值的6-7家养殖企业,即使3月份现货大跌,他们的鸡蛋平均还是卖到200元/箱,赚到了超额的养殖利润。
记者还了解到,当前国内饲料行业企业利用期货工具套保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有业内人士表示,希望期货行业各方进一步加大期货等衍生工具的宣传力度,对实体企业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并帮助他们合理运用期货工具避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