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A股市场风云突变,给券商资金安排带来了一场不小的意外。原本为满足两融业务需求而进行的债务扩张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券商需要消化的包袱。
今年上半年,市场两融余额实现倍增,两融业务资金需求汹涌。与此同时,在央行数次降息后,债券发行利率走低,而两融利率依旧坚挺。息差和潜在规模的同步扩大使得“债务融资+两融融出”的利润链条显得异常清晰和诱人,券商明显加大了债务融资力度。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58家证券公司发行证券公司债或证券公司次级债融资,融资总规模达6057亿元。而2014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2447亿元,增幅惊人。同时,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规模也有1982亿元。
观察上市券商财报也能发现同样的现象。对比2015年半年报及2014年年报,上市券商截至今年6月底应付债券合计达7329亿元,去年年末为2485亿元,半年内增长194%。这一增长规模甚于同期融资余额增长,显然已经包含了对未来两融业务继续快速增长的预期。
但这一趋势在下半年出现了逆转。截至9月21日,两市融资余额已回落到9378亿元,相当于去年12月中旬水平。处于对未来融资余额再次迅速回升的谨慎预期,券商债务融资的节奏迅速放缓。今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公司债及证券公司次级债发行规模仅有361亿元,不仅较上半年明显放缓,与2014年同期相比也明显偏少。而在6月下旬发行的券商短期融资券在9月到期后逾半数没有继续滚动发行。
相比发行周期较为灵活的短融券,券商通过证券公司债及次级债进行的债务融资,其杠杆水平难以快速下降。统计显示,今年已完成发行的证券公司债及次级债绝大部分将在2017年及更久后到期,规模达5751亿元。以5.5%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及8.35%的两融利率计算,这些债务本可为发债券商带来每年163亿元的息差收入,而现在若无法找到新的投资项目,则有可能成为令人头疼的资金堰塞湖,徒然增加财务成本。
一位接受采访的券商人士表示,两融余额短期内难以重回高位已成业内一致预期,券商手中的大笔债务融资需要另寻出路。
“上半年券商做大债权资产多与二级市场高度相关,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主要用于打新的质押融资。下半年这些业务都没有很好前景,可能需要在二级市场之外寻找资金出口,反哺实体经济。例如面向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融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这位券商人士表示。
“对于一些大券商来说,此前其已两次向证金公司划拨现金,分别为6月底净资产的15%及7月底净资产的20%作为救市资金,这些资金规模较大,短期内看不到退出的可能,会对证券公司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上半年提前借入的债务融资可能歪打正着缓解这一问题。”也有分析人士这样表示。上海证券报
今年上半年,市场两融余额实现倍增,两融业务资金需求汹涌。与此同时,在央行数次降息后,债券发行利率走低,而两融利率依旧坚挺。息差和潜在规模的同步扩大使得“债务融资+两融融出”的利润链条显得异常清晰和诱人,券商明显加大了债务融资力度。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58家证券公司发行证券公司债或证券公司次级债融资,融资总规模达6057亿元。而2014年全年这一数字仅为2447亿元,增幅惊人。同时,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规模也有1982亿元。
观察上市券商财报也能发现同样的现象。对比2015年半年报及2014年年报,上市券商截至今年6月底应付债券合计达7329亿元,去年年末为2485亿元,半年内增长194%。这一增长规模甚于同期融资余额增长,显然已经包含了对未来两融业务继续快速增长的预期。
但这一趋势在下半年出现了逆转。截至9月21日,两市融资余额已回落到9378亿元,相当于去年12月中旬水平。处于对未来融资余额再次迅速回升的谨慎预期,券商债务融资的节奏迅速放缓。今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公司债及证券公司次级债发行规模仅有361亿元,不仅较上半年明显放缓,与2014年同期相比也明显偏少。而在6月下旬发行的券商短期融资券在9月到期后逾半数没有继续滚动发行。
相比发行周期较为灵活的短融券,券商通过证券公司债及次级债进行的债务融资,其杠杆水平难以快速下降。统计显示,今年已完成发行的证券公司债及次级债绝大部分将在2017年及更久后到期,规模达5751亿元。以5.5%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及8.35%的两融利率计算,这些债务本可为发债券商带来每年163亿元的息差收入,而现在若无法找到新的投资项目,则有可能成为令人头疼的资金堰塞湖,徒然增加财务成本。
一位接受采访的券商人士表示,两融余额短期内难以重回高位已成业内一致预期,券商手中的大笔债务融资需要另寻出路。
“上半年券商做大债权资产多与二级市场高度相关,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主要用于打新的质押融资。下半年这些业务都没有很好前景,可能需要在二级市场之外寻找资金出口,反哺实体经济。例如面向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融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这位券商人士表示。
“对于一些大券商来说,此前其已两次向证金公司划拨现金,分别为6月底净资产的15%及7月底净资产的20%作为救市资金,这些资金规模较大,短期内看不到退出的可能,会对证券公司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上半年提前借入的债务融资可能歪打正着缓解这一问题。”也有分析人士这样表示。上海证券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