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指数延续升势,银行板块集体走强。除因重大事项停牌的北京银行外,A股市场上15家上市银行全线上涨。多名业内人士均认为,继券商集体上涨后,大金融板块同向波动规律明显,银行股或将迎来年底行情。国金证券分析师马鲲鹏表示,年内银行板块已经很难再跌破1倍PB,从当前的估值水平看,银行向上的概率和空间远大于向下,预计到年底有30%左右的上涨空间据记者采访的部分私募机构认为,此前包括险资在内的机构配置的银行股并不多,而此类资金风险偏好较低,从估值来看,不少资金将会持续进入银行等板块以获得较平稳的收益。
增量资金回流
“前几个月,我们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特别是债市。而目前债市风险已经开始积累,股票市场正在回暖,因此会有部分资金重回股市。”华南某商业银行资管部负责人说,银行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追逐中小票,蓝筹股就成了这类资金的首选,目前低估值的银行股正是其配置方向之一。国金证券马鲲鹏认为,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的关注一直不曾消失,目前对场外配资的清理已告一段落,在权益类资产赚钱效应重新显现后,增量资金回流是大概率事件,而处于估值洼地的板块应是增量资金的首选。
“反弹趋势已明,包括银行、保险板块在内的配置价值在逐渐增大,特别是对于社保、险资等大资金的吸引力已经开始显现。此外,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也可适当配置银行股。”深圳众劦财富管理投资总监杨万强表示。马鲲鹏认为,精确择时和踩点银行板块性行情的可能性比较小,相对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性行情是利好因素不断积累后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而非一声令下的精准启动,而目前银行板块已经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期。当前大金融板块同向波动规律明显,适合建仓银行股。中信建投报告指出,从估值水平看,银行板块相较今年年初PB,其估值已便宜约30%,平均股息率在4%以上,远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目前银行股的估值对股价有坚实的支撑。
不良增速收窄
不少机构人士认为,“息差收窄”以及“不良资产”是压制银行估值的两大重要因素,而这两大因素在第三季度却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一是利率市场化与降息对净息差的压制缓解,息差未来有望继续企稳回升;二是新增不良增速收窄,关注类贷款等先行指标出现部分反转。中信建投杨荣分析,央行的降准释放了接近7000亿元的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对基础货币带来的负面影响。降息对息差的影响边际效应减弱,预计对银行利润影响约-1%,与之前一样,降准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对银行利润影响1%,综合来看则对银行短期利润影响中性。降息有利于实体经济回暖,侧面对资产质量改善有益。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已经加速暴露,9月末,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达1.52%,同比上升40bps,环比上升7bps,不良率呈逐季上升之势。不过前三季度不良净生成率及信用成本升幅已经呈现放缓趋势。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尽管不良率仍在继续提升,但环比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拨备覆盖率呈现下滑,部分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开始企稳甚至下降,不良增速最高峰正在过去。
杨荣认为,与上半年银行不良资产的普升不同,在结构上部分银行的不良率已经企稳。出于对利润增速与拨备覆盖率下降空间的不同诉求,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的变动呈现分化,总体来看,利润增长在0附近徘徊的大行保增长的动机更大,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下降则更明显。资产增长、净息差、资产质量波动的幅度均在收窄,在经历了经济短暂的快速下行后,银行业自身也在进行适应。
多因素助力估值回升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银行业收入呈现分化趋势,一些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的改变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在资产不良及净息差缩窄双层夹击下,近年来上市银行加快转型发展,发力中间业务,非息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民生、招商非息收入占比突破35%,平安与中行则超过30%。股份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达29.7%,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领军转型之路,而非息收入保持较高增速,收入结构或继续改善。
“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等问题已经在预计范围内,年底前不会有黑天鹅事件爆发。银行板块的自身催化剂还来源于对混业经营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方面。”马鲲鹏分析认为。近期银行业务分拆和综合化经营加速,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赴港上市,中行旗下内地寿险公司启航;兴业银行初步规划将科技输出业务、资产托管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分拆进行公司化运作;浦发银行发行股票购买上海信托,已然形成混业经营格局。
同时,业界普遍预期银行业将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板块上涨的催化剂。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9月下旬召开的2015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上明确表示,支持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等途径,盘活存量资金,处置不良资产。不过,由于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虽已有监管导向,但仍有待具体的试点政策出台。此外,传统银行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等动作也将助力于银行股估值的回升。(中国证券报)
增量资金回流
“前几个月,我们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特别是债市。而目前债市风险已经开始积累,股票市场正在回暖,因此会有部分资金重回股市。”华南某商业银行资管部负责人说,银行资金风险偏好相对较低,一般不会追逐中小票,蓝筹股就成了这类资金的首选,目前低估值的银行股正是其配置方向之一。国金证券马鲲鹏认为,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增量资金对权益类资产的关注一直不曾消失,目前对场外配资的清理已告一段落,在权益类资产赚钱效应重新显现后,增量资金回流是大概率事件,而处于估值洼地的板块应是增量资金的首选。
“反弹趋势已明,包括银行、保险板块在内的配置价值在逐渐增大,特别是对于社保、险资等大资金的吸引力已经开始显现。此外,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也可适当配置银行股。”深圳众劦财富管理投资总监杨万强表示。马鲲鹏认为,精确择时和踩点银行板块性行情的可能性比较小,相对于其他板块,银行板块性行情是利好因素不断积累后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而非一声令下的精准启动,而目前银行板块已经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期。当前大金融板块同向波动规律明显,适合建仓银行股。中信建投报告指出,从估值水平看,银行板块相较今年年初PB,其估值已便宜约30%,平均股息率在4%以上,远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水平,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目前银行股的估值对股价有坚实的支撑。
不良增速收窄
不少机构人士认为,“息差收窄”以及“不良资产”是压制银行估值的两大重要因素,而这两大因素在第三季度却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一是利率市场化与降息对净息差的压制缓解,息差未来有望继续企稳回升;二是新增不良增速收窄,关注类贷款等先行指标出现部分反转。中信建投杨荣分析,央行的降准释放了接近7000亿元的流动性,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对基础货币带来的负面影响。降息对息差的影响边际效应减弱,预计对银行利润影响约-1%,与之前一样,降准提升生息资产收益率,对银行利润影响1%,综合来看则对银行短期利润影响中性。降息有利于实体经济回暖,侧面对资产质量改善有益。
从上市银行披露的三季度业绩报告可以看出,前三季度不良贷款已经加速暴露,9月末,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达1.52%,同比上升40bps,环比上升7bps,不良率呈逐季上升之势。不过前三季度不良净生成率及信用成本升幅已经呈现放缓趋势。多家券商分析指出,尽管不良率仍在继续提升,但环比增速已经开始放缓,拨备覆盖率呈现下滑,部分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开始企稳甚至下降,不良增速最高峰正在过去。
杨荣认为,与上半年银行不良资产的普升不同,在结构上部分银行的不良率已经企稳。出于对利润增速与拨备覆盖率下降空间的不同诉求,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的变动呈现分化,总体来看,利润增长在0附近徘徊的大行保增长的动机更大,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下降则更明显。资产增长、净息差、资产质量波动的幅度均在收窄,在经历了经济短暂的快速下行后,银行业自身也在进行适应。
多因素助力估值回升
上市银行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银行业收入呈现分化趋势,一些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持续提升,收入结构的改变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业内人士指出,在资产不良及净息差缩窄双层夹击下,近年来上市银行加快转型发展,发力中间业务,非息收入占比逐年上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尤其是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民生、招商非息收入占比突破35%,平安与中行则超过30%。股份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达29.7%,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领军转型之路,而非息收入保持较高增速,收入结构或继续改善。
“不良贷款、政府债务等问题已经在预计范围内,年底前不会有黑天鹅事件爆发。银行板块的自身催化剂还来源于对混业经营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方面。”马鲲鹏分析认为。近期银行业务分拆和综合化经营加速,中行分拆中银航空租赁赴港上市,中行旗下内地寿险公司启航;兴业银行初步规划将科技输出业务、资产托管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分拆进行公司化运作;浦发银行发行股票购买上海信托,已然形成混业经营格局。
同时,业界普遍预期银行业将启动不良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板块上涨的催化剂。银监会副主席曹宇在9月下旬召开的2015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上明确表示,支持通过资产证券化、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平台等途径,盘活存量资金,处置不良资产。不过,由于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虽已有监管导向,但仍有待具体的试点政策出台。此外,传统银行加速布局互联网金融领域等动作也将助力于银行股估值的回升。(中国证券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