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在站上3000点一个多月之后,上证指数收盘再度跌破3000点。而据上证报记者统计,以收盘价计算,沪指今年以来已九度站上3000点,九度跌破3000点。在拉锯战的背后,折射的是资金的流动和经济的转型。
缘何“九上九下”?
昨日,沪深两市低开低走,题材股全线熄火,权重股走势疲软,即便是今年走势凌厉的次新股也丧失了活力,市场人气极度低迷。截至收盘,沪指跌破挣扎已久的3000点整数关,报2980.43点,创下8月8日以来新低,跌幅达1.76%。
市场昨日的调整被一些业内人士归因为国庆假期前的谨慎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抽血”。但若将视线拉长至全年,就会发现,在年初市场经历“熔断”大幅下挫之后,沪指始终围绕着3000点这个核心点位进行窄幅震荡,上下振幅不超过13%。
一些受访的机构投资者表示,在经历了去年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之后,无论是资金面、市场情绪面都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阶段,而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好转也需要时间。在此过程中,市场面临着上下两难的尴尬。
一方面,权威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总需求低迷和产能过剩并存的格局短期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经济运行或呈现“L型”走势早已成为市场共识。在宏观经济难以迅速改善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预期也在去年股市的大幅波动后显著降低,并逐步趋于理性,这导致市场短期再度发力向上面临压力。
另一方面,货币投放规模今年来不断扩大,逐步加剧了可配置优质资产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各类资产出现轮动,却仍不能满足“饥渴”的资金需求。A股作为资金可配资产的一个大类,一旦下跌后价值被低估,就会受到大量闲置资金的抢筹。也正是如此,A股的向下空间也有限。
资金向何处去?
保证金余额、两融余额及市场成交额等多项数据显示,在经历了疯狂的“牛市”之后,今年A股市场的资金面和交易已经回归理性,甚至到了清淡的程度。
数据显示,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余额从去年牛市的逾3万亿元回落至1.4万亿元附近,代表高风险偏好资金的两融余额从去年牛市时的逾2万亿元回落至8900亿元附近;两市成交额昨日合计4252亿元,与去年牛市时单日逾2万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堪称“地量”。
那么,这些从A股流出的资金究竟去了哪里?
近日,楼市火爆引发的财富效应吸引了大量社会闲置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华泰证券戴康策略团队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12年之前,房地产投资与A股走势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此后则转变为“跷跷板效应”。原因在于,重工业化阶段结束之后,中国经济逐步震荡下行且波动范围逐步收窄。过去,与房地产相关度较大的企业盈利对于A股的驱动作用在下降,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转而成为影响A股的主要力量。目前来看,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甚至会影响资金在股票和房地产之间的分配。
此外,基建投资目前成为稳增长“补短板”的主力军。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为70827亿元,增长19.7%,增速比1至7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3%,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为全部投资增速回稳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部分券商研究机构认为,PPP模式作为撬动基建产业链和“宽财政”政策的支点,吸引了部分社会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之中。
后市如何演绎?
对于后市行情的演绎,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认为,一根大阴线后,市场存在技术上超跌反弹的可能,但预计幅度有限。整体而言,预计沪指短期在3000点附近仍有一定压力,国庆节前难有大的反转机会。
然而国庆假期之后,“红十月”依然可期。光大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基于目前的市场环境,四季度前半段或仍是反弹窗口,12月开始则需密切跟踪美联储议息、汇率和企业盈利等方面的潜在变化。
此外,10月限售股解禁市值将创年内新低,为行情演绎腾挪了空间。光大证券的统计显示,从二季度开始,产业资本减持进入高发密集期,在年中的密集解禁时段,无论是整体净减持金额还是实际解禁减持金额都不断创出年内新高。但9月、10月、11月三个月,单月解禁市值分别为1888亿元、287亿元、2258亿元。其中,10月单月解禁压力环比降幅较大,并创下年内最低,因此10月行情演绎的空间也将最为充足。
而从中长期来看,资本市场重新走牛,归根结底需要大量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银河证券就表示,供给侧改革的扎实推进将给中国A 股带来长期慢牛的基础。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资本市场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资本的供给侧服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赖于经济的健康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扎实推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