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8年,“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可转债市场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记者从2日获悉的最新可转债持仓结构中发现,散户已从最初的狂热转为如今的观望。去年末,在众多机构中,保险和券商系资金选择了减仓,但基金选择了逆势增持转债。
破发“重击”散户
从上交所转债持仓数据来看,在2017年12月,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2017年11月份可转债开启大规模发行的大门后,当月散户参与者持有转债金额飙升了17.96亿元,达到37亿元,参与度几近翻番。彼时,不仅散户对于打新转债趋之若鹜,券商也都加大了开发客户的力度。一时间,转债成为沪深两市的焦点。
但2017年12月份的数据显示,散户投资者持仓净增加仅0.23亿元,几乎与11月持平。
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与当月市场行情震荡有关。受破发频现等因素影响,可转债市场呈现打新人数减少、弃购者逐步增多的态势。
过去一个月,转债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这也让一级市场参与者颇为受伤。其间,既有转债新券批量破发重挫市场人气,也有绩优公司个券集体底部放量上行。最终,市场在大批已发行存量转债上市的冲击下,再度经历“破发”洗礼。
数据显示,自从采用信用申购以来,两市最多时有700万个账户参与打新,而2017年12月末已经锐减至20余万户。
不仅散户很受伤,保险和券商系资金也选择了撤退。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险资大幅减持转债,额度超过6亿元。而去年一路增持转债的券商自营和资管资金也有不同程度减持。
基金份额悄然提升
本轮信用申购的最大失意者当属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资金申购时代,其拥有网下打新的诸多制度优势,是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但随着信用申购启动,基本上一级市场已经难觅金融机构的身影。
“基金和散户一样,仅仅动用一个账户申购,因此一级市场对于机构而言,完全是聊胜于无。”一家基金人士表示。
但最新数据显示,基金在2017年12月份取代了散户,成为市场中净增量资金的来源。当月,基金净增持13.75亿元的转债,延续了11月份以来持续增仓的态势。
由于一级市场仅有蒙电转债启动网下申购,因此基金增持必然更多从二级市场入手。
海通证券张崎认为,去年12月以来,不少个券完全走出了与上市初期相背离的走势,这或与基金逆势参与有关。
事实上,不少基金和金融机构也认为,散户与机构对个券的判断有时会出现显著差异,因此也给了不少基金建仓的机会。
从首个启动网下申购的蒙电转债参与情况就可看出,虽然市场相对较为悲观,但仍有不少公募甚至私募集中参与。
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认为,产品收益增强策略成为不少基金参与转债的重要逻辑。
财通证券分析师陶勤英在报告中表示,通过配售等方式参与转债是很好的正股替代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增强收益。
破发“重击”散户
从上交所转债持仓数据来看,在2017年12月,市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2017年11月份可转债开启大规模发行的大门后,当月散户参与者持有转债金额飙升了17.96亿元,达到37亿元,参与度几近翻番。彼时,不仅散户对于打新转债趋之若鹜,券商也都加大了开发客户的力度。一时间,转债成为沪深两市的焦点。
但2017年12月份的数据显示,散户投资者持仓净增加仅0.23亿元,几乎与11月持平。
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这与当月市场行情震荡有关。受破发频现等因素影响,可转债市场呈现打新人数减少、弃购者逐步增多的态势。
过去一个月,转债市场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这也让一级市场参与者颇为受伤。其间,既有转债新券批量破发重挫市场人气,也有绩优公司个券集体底部放量上行。最终,市场在大批已发行存量转债上市的冲击下,再度经历“破发”洗礼。
数据显示,自从采用信用申购以来,两市最多时有700万个账户参与打新,而2017年12月末已经锐减至20余万户。
不仅散户很受伤,保险和券商系资金也选择了撤退。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险资大幅减持转债,额度超过6亿元。而去年一路增持转债的券商自营和资管资金也有不同程度减持。
基金份额悄然提升
本轮信用申购的最大失意者当属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在资金申购时代,其拥有网下打新的诸多制度优势,是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但随着信用申购启动,基本上一级市场已经难觅金融机构的身影。
“基金和散户一样,仅仅动用一个账户申购,因此一级市场对于机构而言,完全是聊胜于无。”一家基金人士表示。
但最新数据显示,基金在2017年12月份取代了散户,成为市场中净增量资金的来源。当月,基金净增持13.75亿元的转债,延续了11月份以来持续增仓的态势。
由于一级市场仅有蒙电转债启动网下申购,因此基金增持必然更多从二级市场入手。
海通证券张崎认为,去年12月以来,不少个券完全走出了与上市初期相背离的走势,这或与基金逆势参与有关。
事实上,不少基金和金融机构也认为,散户与机构对个券的判断有时会出现显著差异,因此也给了不少基金建仓的机会。
从首个启动网下申购的蒙电转债参与情况就可看出,虽然市场相对较为悲观,但仍有不少公募甚至私募集中参与。
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认为,产品收益增强策略成为不少基金参与转债的重要逻辑。
财通证券分析师陶勤英在报告中表示,通过配售等方式参与转债是很好的正股替代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增强收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