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 股票

报告:公募基金要做强权益委外 强化"输出服务"

中国财富网
2018-03-21 10:54

已收藏

  资管新规渐行渐近,所有资管产品都向市值法估值的模式靠拢,原本在净值化道路上已遥遥领先的公募基金转眼间处于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在百万亿资管格局重新洗牌,净值产品即将成竞争红海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该何去何从?

  3月19日,联讯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发布公募基金展望专题报告,在研究公募基金二十年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其在当前环境中所具备的优劣势,进而提出公募基金未来的转型策略。

  公募二十年:股市驱动转为货币与债券驱动

  公募基金经过二十年的规模扩张,其发展引擎经历过一次明显的转换,即从股票市场驱动转向货币与债券市场驱动。

  1998年至2013年属于股市驱动阶段。

  这一时期,股票加偏股基金是公募的主要组成部分,两者长期占据公募总规模的80%以上。此时,政策红利呈现鼓励基金产品创新与增加市场参与者两个维度,加之2006年之后,股票市场快速走牛,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股基和偏股型基金财富效应显现,居民和机构都加大股基和偏股基金的投资,从而给公募带来了第一次的大规模扩张,管理规模迅速飙升至3.2万亿。

  伴随2007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冲击,股基和偏股基金的净值大幅回撤,财富效应消失。在亏损被套、基金管理人违规交易、老鼠仓频发的背景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回落,股基和偏股型基金增速开始停滞不前。

  2013年后,公募基金属于货币与债券市场驱动阶段。

  货基和债基成为这一时期公募扩张的主要动力,一方面,在钱荒的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冲高,货基收益率进一步上涨;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与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创设出诸如余额宝等产品,使货基规模进一步增长;最为重要的是,2014年后的金融与经济环境给了公募发展的机会。

  此时,央行偏紧的货币政策开始宽松,流动性大量释放,对银行来说,与其直接给风险较大的实体企业贷款,不如投资具有免税优势、便于流动性管理、风险更低的公募基金以及赚钱效应强且刚兑的同业理财、券商资管计划等金融产品。2014年后,公募的债基和货基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公募第一大类品种。

  到2018年1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2万亿,虽然发展迅速,但公募的发展呈现明显“重机构轻零售”的结构特征,对未来长期发展不利。因为对机构的依赖和宽松货币政策与监管环境密切相关,如果后期流动性收紧,监管趋严,上游银行扩表受到制约,公募管理规模自然也会受到牵连。

  不可小觑的监管冲击 资管新规下公募基金优劣互现

  严监管防风险在2016年底成为金融政策的主基调,央行开始收紧流动性,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对公募基金,尤其是货基、债基冲击不小。

  监管是如何冲击公募基金规模的呢?

  首先是监管对存单发行规模做出了限制;其次是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对公募规模约束;再次是同业风险暴露对公募基金规模直接做了硬约束;最后是在货基受到管控后,短期理财基金也随之受到监管层的关注。

  表面看,资管新规对公募基金有利,因为金融产品在相同的净值型产品平台竞争,公募基金由于已在净值管理上耕耘多年,无论是投研能力、产品设计经验,还是中后期支持都远胜其他产品。但有几个问题基金公司需要考虑。

  第一是刚兑打破有缓冲期,缓冲期内面临预期收益型产品竞争的压力不会小,且在此期间,同业去杠杆会对公募基金规模产生负面冲击;第二是渠道端的竞争日趋激烈,同业收缩的大背景下,所有的资管产品均会瞄准零售端,竞争压力无疑是加剧的,且公募基金最大的劣势在于没有直销网点,依赖于银行、券商和第三方平台等代销渠道;第三是资管新规后,短期对银行来说,发行类货币形式的产品更合意。

  那么,公募基金与其他资管机构相比,有何竞争优劣势?

  以券商资管为例,首先,券商有协同优势,包括券商的投行、经纪业务,可以利用投行和营业网点的资源,这是公募基金没有的。其次,券商定向资管产品更灵活,公募基金由于合规、风控还有资本金约束,尤其是在基金子规模被净资本指标约束后,在满足银行客户不同类型的需求时,可能力不从心。

  公募基金的优势也显而易见,首先,公募主动管理能力较强,且投研体系完备;其次,公募免税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资管机构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最后,公募的公信力,同业合作的时候,在银行的风控方面占优势。

  未来转型策略:做强权益委外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服务

  联讯证券宏观研究团队向中国财富网表示,公募基金未来转型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优秀的权益投研团队,做强权益委外。在银行自身难以迅速提高投研能力的背景下,权益类委外可能是未来比较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权益投资强大与否在于背后是否有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撑,现在传统的公募基金一般采取“固定薪酬+浮动业绩提成”的薪酬体系,其中固定工资高,浮动业绩提成少,容易导致优秀的人才转向私募基金。如何调整激励机制,提高后端报酬,留住核心基金经理,是每个公募基金都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大问题。

  第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出于客户对兼具稳定性、流动性和相对较高收益率的净值型产品的需要,中短期限的债基可能会迎来一轮黄金发展期。另外,FOF/MOM产品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第三,渠道下沉,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服务。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规模30多万亿,如耕耘得当,无疑是非常大的蛋糕。虽然目前已有不少公募基金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但收效甚微,因为过去的服务都是以产品为中心,没有解决客户的痛点和需求,只是聚焦于输出产品,而没有输出服务。对公募基金而言,改变过去销售产品的传统思维至关重要,只有将自己打造为中小行综合咨询服务的提供商,抓住客户痛点,以客户为中心,才能真正做到渠道下沉,形成竞争优势。

  总之,要具有行业领先的主动管理能力和强大的投研服务输出能力,才能持续获得银行、保险等大资金的青睐,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打造难以复制的资产管理能力应在权益、转债、衍生品对冲等领域下功夫,这一块可以拉开差距,也最容易积累品牌。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