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市场瞩目的央企ETF新鲜出炉。华夏、博时旗下央企ETF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华夏中证央企ETF募集规模为158.87亿元,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募集252.22亿元。截至记者发稿,另一只银华基金发行的中证央企结构调整ETF还未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
首批央企ETF募资近500亿元
10月20日,华夏、博时旗下央企ETF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华夏中证央企ETF募集规模为158.87亿元,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募集规模为252.22亿元。同时,据一位参与央企ETF产品设计的业内人士称,首批三只央企ETF规模合计达到500亿元,其中80%来自于机构投资者。
该业内人士表示,ETF主要在场内交易,可以通过股票或者现金的方式认购,认购门槛较高,目前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比80%,包括国企、保险、资管公司及银行等机构。从投资方向上看,三只央企ETF跟踪标的皆为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
据了解,央企结构调整指数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其中100家较具国企改革代表性的央企上市公司构成样本股。该指数主要包括关系到国家重点战略、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众多行业,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建筑、国防军工、电力及公共事业、机械、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成份股以细分行业龙头为主,核心资产占比高,指数价值突出。
“‘定性’指的是主要聚焦于实体经济,尤其是战略新兴板块,同时要清除退出一部分企业,实现脱虚向实。而‘定量’指的是五大选股因素,包括市值、分红、股东权益回报、国际化及创新发展等。”上述业内人士称。
相关数据显示,央企结构调整指数包含55.12%的战略新兴产业权重,涉及15大行业板块,涵括63只成份股。
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
据悉,央企ETF旨在通过公募基金产品ETF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中实现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央企结构调整改革,引领央企价值投资,让投资者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下享受改革红利释放带来的投资收益。
今年以来,作为标准化金融工具的ETF已成为“香饽饽”,机构投资者持续买入,多只ETF规模大涨,指数化投资市场发展明显加速。目前,华夏上证50ETF以469.9亿元规模位居首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则分别以307.5亿元和271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相关论坛上曾表示,今年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对全球机构投资者来说,指数是投资中国市场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桥梁,这为中国指数化投资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另外,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资金逐步入市,机构投资者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配置力量,未来指数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会逐步凸显,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北京某大型公募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也表示,随着市场主动获利减少、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攀升、公募FOF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增多、银行理财产品工具化配置需求增大,以及获取阿尔法收益难度的增加,未来这类低费率、低成本、简单透明的ETF工具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指数化投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目前公司已将ETF产品布局作为重要战略,明年将会在ETF品种及服务上进行升级,会在商品ETF及跨境ETF上发力。”该基金经理还透露。
首批央企ETF募资近500亿元
10月20日,华夏、博时旗下央企ETF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华夏中证央企ETF募集规模为158.87亿元,博时央企结构调整ETF募集规模为252.22亿元。同时,据一位参与央企ETF产品设计的业内人士称,首批三只央企ETF规模合计达到500亿元,其中80%来自于机构投资者。
该业内人士表示,ETF主要在场内交易,可以通过股票或者现金的方式认购,认购门槛较高,目前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比80%,包括国企、保险、资管公司及银行等机构。从投资方向上看,三只央企ETF跟踪标的皆为中证央企结构调整指数。
据了解,央企结构调整指数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其中100家较具国企改革代表性的央企上市公司构成样本股。该指数主要包括关系到国家重点战略、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众多行业,相对均衡地分布在建筑、国防军工、电力及公共事业、机械、石油石化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成份股以细分行业龙头为主,核心资产占比高,指数价值突出。
“‘定性’指的是主要聚焦于实体经济,尤其是战略新兴板块,同时要清除退出一部分企业,实现脱虚向实。而‘定量’指的是五大选股因素,包括市值、分红、股东权益回报、国际化及创新发展等。”上述业内人士称。
相关数据显示,央企结构调整指数包含55.12%的战略新兴产业权重,涉及15大行业板块,涵括63只成份股。
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
据悉,央企ETF旨在通过公募基金产品ETF的形式,在资本市场中实现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相互融合,共同推动央企结构调整改革,引领央企价值投资,让投资者在普惠金融的理念下享受改革红利释放带来的投资收益。
今年以来,作为标准化金融工具的ETF已成为“香饽饽”,机构投资者持续买入,多只ETF规模大涨,指数化投资市场发展明显加速。目前,华夏上证50ETF以469.9亿元规模位居首位,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南方中证500ETF则分别以307.5亿元和271亿元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相关论坛上曾表示,今年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对全球机构投资者来说,指数是投资中国市场一个很好的工具和桥梁,这为中国指数化投资市场提供了新机遇。另外,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等长期资金逐步入市,机构投资者将逐步成为市场的主要配置力量,未来指数产品在大类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会逐步凸显,指数化投资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北京某大型公募数量投资部基金经理也表示,随着市场主动获利减少、机构投资者占比的攀升、公募FOF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增多、银行理财产品工具化配置需求增大,以及获取阿尔法收益难度的增加,未来这类低费率、低成本、简单透明的ETF工具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指数化投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目前公司已将ETF产品布局作为重要战略,明年将会在ETF品种及服务上进行升级,会在商品ETF及跨境ETF上发力。”该基金经理还透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