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特稿: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

北京
2019-09-29 22:55

已收藏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题:习近平与新时代的中国

新华社记者王进业、孟娜、许林贵

10月1日,习近平--首位在新中国出生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将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典。

70年前这一天,毛泽东在此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今,习近平掌舵"中国号"巨轮驶入新时代,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70年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走过了非凡历程--人民翻身当家作主,摘掉"东亚病夫""一穷二白"帽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一、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2年11月15日,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结束后的当天中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500多名中外记者见面。

英国学者、《大国雄心》作者马丁·雅克说,习近平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当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中国经过数十年发展在2010年成为第二大经济体,走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一些新兴国家加速崛起。世界格局正发生深刻演变。

面对记者,习近平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使命概括为"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他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14天后,习近平提出"中国梦",这个梦想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下来的7年他都为此宵衣旰食,夙夜在公。

当选总书记不久,习近平系统梳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思想源头和演进,给党内高级干部总结中国近代以来选择世界上多种主义制度的成败得失,进一步宣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任总书记以后,他多次踏访革命圣地。在西柏坡,他说,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在井冈山,他说,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在中共一大会址,他说,这里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香山,他说,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正式确立。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这个思想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球热销。有的国家领导人访华时还主动同习近平探讨书中内容。

新的指导思想更加强调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决心带领近9000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

习近平发起"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出台"八项规定",主持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他亲自指导开展了四次主题教育活动,来"净化"全党。

他形象地打比喻,"我们每天都要刷牙洗脸,打扫卫生,洗盘洗碗洗衣服,党的建设也要做这些事情"。

他领导了一场规模空前、不留死角的"反腐风暴"。中共十八大至十九大的5年间,共查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中共十九大闭幕到2018年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的中管干部70余人。直到今年9月还有省部级官员落马,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评价说,习近平领导着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马列主义组织,并且决心确保该组织一直保持这样的地位。

2016年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2019年3月,习近平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菲科向习近平提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习近平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二、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习近平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按照中共十九大绘制的蓝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中国领导人志在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在习近平领导中国的第七个年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第二大商品消费国。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的数据,自2013年至201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约7%,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约2.9%。

中国已具备世界最完整产业链,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全球第一。它拥有里程最长的高铁网,把探测器送到了月球背面。2019年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增至129家,首次登上榜首。

这些成就是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入推进的结果。邓小平1978年开启的改革开放被视为一场"社会革命"。

习近平坚定不移把这场"革命"进行到底。2012年,当选总书记后首次出京考察,他来到深圳时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习近平领导的改革具有新时代的特点:更注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更注重顶层设计,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13年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7年时间表,出台了规模宏大的改革方案。

习近平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几年来,习近平挂帅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委员会举行了数十次会议,每次都由他主持。最近的一次会议在今年9月举行,审议通过了十余项改革方案和意见,从支持民企改革到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流动,从减轻教师负担到治理塑料污染,既体现顶层设计,又非常细化,是钉钉子精神的写照。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等习近平的座右铭,或许可以帮助外人理解令其惊叹的新时代"中国速度""中国工程"为何频频产生。

7年中,习近平进行了60多次国内考察,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这里有工厂、乡村、社区、港口、学校、营房……有时,他要上到海拔几千米的高山;有时,为到一个村子,他下飞机,就转火车,再坐汽车;有时,在考察时遇雨,他就挽起裤腿、撑起雨伞同人交流。

最近一次他去河南,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几年前他推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两条中国"母亲河"流域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习近平为国企设计了更为市场化的改革方案,并鼓励民企入股国企。在主持一场前所未有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时,他说,"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7年中,习近平提得最多的词之一是"创新"。"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他每每说。

一个多月前习近平去敦煌,对保护和发展文化作出新指示。他经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领导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致力打造更高效而现代化的政府机构。过去几年,中国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三分之一。不少地方实行网上审批、"一站式"办公,企业不用花上几个月跑许多地方去盖章了。

习近平倡导全面依法治国。他强调要懂得"100-1=0"的道理,意思是1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司法体制改革正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方面破题。

在生态环境方面,他推出著名的"绿水青山论"。习近平亲自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批准文书。"绿色中国"的成效在世界上得到认可和好评。许多城市的污染有了明显减轻。

习近平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雄安新区。2013年创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成功,目前自贸试验区扩大到18个,其中海南全岛都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习近平还宣布从银行到汽车等行业进一步扩大开放。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的投资环境持续改善。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由78名跃升至46名。中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它正在逼近成为世界最大消费市场。

根据中国商务部8月公布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2.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5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

习近平出席了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他在35分钟的演讲中,52次提及"开放"。会展的成交额很鼓舞人心。各国更多商家报名参加第二届进博会。

2018年,习近平再次到深圳考察。他说:"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三、一切为了人民的获得、幸福和安全

2019年每一天,中国平均约有1.65万户企业新登记成立,约4万人在城镇新实现就业。过去7年中国新增城镇就业人数有8000多万,这相当于德国的人口。

习近平说:"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电子商务等新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劳动岗位。习近平对此颇多鼓励和推动。

有一次,在北京的胡同里,他忽然出现在一群快递小哥面前,对他们的辛苦表示慰问。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快递业,快递员人数超过300万。

习近平在致2018年新年贺词时说,"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

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每年春节之际都跟老百姓在一起: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去边境小镇看望困难职工,也为乡亲们送上他自己出钱采办的年货,和群众一起打糍粑,为老街坊的房门贴"福"字,关心贫困农民粮食够不够吃、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能不能上学。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所作的这一重大论断,体现了他对国情民意科学准确的判断和把握。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习近平反复讲,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也反映出习近平个人的经历和意志。他不到16岁就到陕西贫困农村插队落户,劳动生活7年。他当时最希望的就是老乡们能饱餐一顿肉。他说自己是从贫困窝子里出来的。他深知百姓疾苦。

一段时间里,中国房价上涨比较快。习近平告诫,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他还说,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

2018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平方米,比1949年的8.3平方米增加了3.7倍。住房保障工作让约两亿困难群众得以安居。

习近平把民众的事想得很细。在基层考察中,他多次察看老百姓家的厕所,并嘱托要做好垃圾分类。最近,他在考察河南一个村落时提出,要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让村民"能够洗上热水澡"。他还对学生近视高发问题作出批示。

几十年前,中国社保体系还是一片空白。到2019年,中国已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形成世界最大社会保障网。

2013年,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他定下目标,到2020年彻底消除现行标准下的农村绝对贫困。这比联合国确定的在全球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时间提前10年。

过去7年有8200多万人脱贫。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中国取得的最突出成就是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马凯硕说,"即便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数量庞大的底层人民生活依旧困顿。而在当今中国,即便低收入人群也享受到好的食宿、教育、医疗和就业。"

习近平兑现着自己的话:"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赢得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全票支持。



四、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4年,中国出境旅行人次首次突破一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200多亿美元,双向直接投资首次接近平衡。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在世界各地工作、学习和生活。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新闻的常见表述。如何处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近20年前,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目前,具有治沙、养畜、发电和新材料开发等功用的菌草项目已传播到100多个国家,给非洲、亚洲和南太平洋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带来脱贫希望。

2018年11月,习近平在出访巴布亚新几内亚时,又现场见证中国援巴新菌草、旱稻技术等一揽子项目协议正式签署。

这件事反映了习近平对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的愿望和思考。在他看来,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2013年3月,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阐发了"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

两年后,习近平第一次站在联合国讲坛上发表演讲,全面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内涵。后来他进一步详细阐释了构建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远离贫困、共同繁荣,远离封闭、开放包容,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平台。这个宏大构思用贸易和投资把各个大陆和海洋联系起来。与一些西方人的"疑虑"不同,它的目的只是"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融入经济全球化,共同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至今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同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4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

"主场外交"成了新时代的一张闪亮"名片",从北京APEC会议、上海亚信峰会、杭州G20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到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博鳌亚洲论坛,从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到北京世园会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成为共商全球治理和发展的一个枢纽。

在主持这些活动时,习近平用颇具个人魅力的方式,讲述中国的发展如何让各国"搭便车"的故事,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谛,同时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近年,中国人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为推动全球相关问题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也得以创立。

中国成为解决一些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问题包括从气候变化到反恐、从核扩散到贫富差距、从公平贸易到战争维和等。

2019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联合国会费缴纳国。它还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中国设立的为期10年、总额10亿美元的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于2016年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中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世界银行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为人类作贡献是共产党人的愿景。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五、穿越惊涛骇浪奔向伟大梦想

2019年9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为中青年干部讲授"开学第一课"时,"斗争"一词出现近60次。

他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习近平的斗争意识,可以追溯到他在梁家河插队。那时的艰难困苦,已把他磨炼成一个不屈服、勇担当的人。

习近平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他把反腐视作一场生死决战。这场战争经历了从"腐败和反腐败两军对垒,呈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到"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再到"取得压倒性胜利"。

他清醒、果敢而睿智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经济下行的挑战,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促进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他发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中美经贸摩擦发生时,在习近平的部署下,中国以"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原则和姿态应对。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大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推动解决两国经贸摩擦迈出重要一步。

在香港问题上,习近平指出,如果香港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涡,人为制造对立、对抗,那就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他在会见新任澳门特区行政长官时指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他积极推进祖国统一,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他同时提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习近平大刀阔斧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成为军队的新时代使命之一。在西亚北非出现动荡时,习近平指挥了撤侨行动。据此拍成的电影创造了中国票房的纪录。

"他是在维护利益上,更加坚定的人。"美国《外交》杂志在最近一篇文章中写道。

习近平说,"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习近平带领他的执政团队既深刻洞察了外部世界的复杂多变,也清醒认识到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019年5月,习近平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的于都县,号召人们走好新长征路。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与严酷的大自然、敌人的重兵围堵以及党内的错误路线作斗争,付出重大牺牲,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所有的艰苦付出,是为了达到他们光荣而神圣的目的。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