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气候变化大会12日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分析人士认为,《巴黎协定》是继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又一实质性文件。这份里程碑式的文件内容丰富,虽有不足但亮点颇多,发出了世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清晰信号。
五大重点值得关注
《巴黎协定》包括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和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两部分,涵盖了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各个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其中至少有五大重点值得关注: 第一,在长期目标中加入1.5摄氏度的内容。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注意到,《巴黎协定》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同时考虑到一些小岛国的情况,也写进了"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的内容。李俊峰说,这体现了各缔约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的意愿。
第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首次写进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巴黎协定》明确规定,各方将以"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种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式,与《京都议定书》提出的"自上而下"要求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的模式不同。关注全球问题科学家联盟战略与政策部门主管奥尔登·迈耶说:"《巴黎协定》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得到广泛参与。"目前,已有180多个国家向联合国提交了自主贡献文件,涉及全球95%以上的碳排放。
第三,在气候支持资金问题上,《巴黎协定》首次提出2020年前应"制定切实的路线图",以敦促发达国家落实2020年之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资金的承诺。"没有`制定切实的路线图`这个表述,发达国家的承诺就成了画饼,"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说,"有了路线图这个说法,明年开气候变化大会,我们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讨论了。"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1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整个协定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应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他在大会闭幕全会发言时敦促,发达国家要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为2020年后加强行动奠定坚实互信基础。
第四,在普遍关注的透明度问题上,《巴黎协定》提出,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邹骥说,接下来还有很多具体内容要完善,比如盘点什么、如何盘点等。 第五,降低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部分的生效门槛。李俊峰说,根据协议规定,只要55个国家批准,协议就可以生效,其生效的门槛远远低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体现了大家边走边商量的意愿。
发出全球低碳转型清晰信号
《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也将对全球经济发展模式起到深远影响,解振华在大会闭幕全会上发言时明确指出,《巴黎协定》传递出"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与能源项目负责人萨曼莎·史密斯则评价称,《巴黎协定》使人们"看见了全球转向可再生能源的曙光",这一协定传递了一个强有力信号,"化石燃料的时代即将结束"。
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它建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危机的持久框架,传递出全球坚定致力于低碳未来的强力信号。但全球不能因该协定而自满,因为气候问题不会通过这个协定而解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在声明中称,她期待各方就碳定价开始对话并付诸实践。她认为,碳排放定价不仅鼓励低碳投资,还有助扶贫,并减轻家庭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在《巴黎协定》的推动下,中国的低碳发展也有望加速。解振华说,《巴黎协定》对中国今后的低碳发展将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应对气候变化是一种挑战,但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机遇,"落实《巴黎协定》,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会越来越好"。 此外,《巴黎协定》的达成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宝贵借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为达成《巴黎协定》,各缔约方展现出来的灵活性和团结一致,是此前无法想象的。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说,《巴黎协定》带来的启迪就是,摒弃"零和博弈"的狭隘思维,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和担当,合作共赢的硕果将惠及各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