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评论:中拉合作造福双方人民--写在中拉命运共同体提出五周年之际

北京
2019-07-17 11:09

已收藏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张拓 张源培)7月13日傍晚,古巴首都哈瓦那,一声汽笛宣告中国生产的铁路客车在当地正式运行。5年前的7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倡导中国与拉美携手追梦,努力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为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拉响启航的汽笛。

5年来,这声汽笛穿越时空,回响在中拉日益紧密的合作中,激荡在中拉人民不断增强的获得感里。

这声汽笛带来了中拉贸易的日益畅通。5年间,中拉贸易实现"量质齐升"。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高附加值消费品表现突出,产自拉美的樱桃、蓝莓、牛油果、牛肉、红虾等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庭。这符合拉美国家通过出口促进自身经济多元化的需求,也符合中国向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需求。通过高契合度的合作,双方能够实现各自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由此产生的利益最终落实在百姓的福祉上。

这声汽笛进一步推动了中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阿根廷,中国企业负责的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升级项目让阿根廷内陆地区的农产品能够以更低价格运往港口。在巴西,中国获得特许经营权的巴拉那瓜港得以扩建,随着吞吐能力的提升,该港口将成为连接双边贸易的重要纽带。无论是拉美卖家,还是中国买家,物流成本下降让实实在在的好处沿着产业链,跨越大洲大洋,抵达所有参与者。在厄瓜多尔,中国承建的当地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辛克雷水电站,不仅点亮了偏远山村的希望,更使厄瓜多尔从电力进口国变为电力出口国,中国电力企业也由此迈出国际化坚实的一步。

这声汽笛带来了中拉科学技术的共享融通。中拉电子商务合作不仅为双方中小企业打开国际市场大门,也给双方百姓生活带来更多生活便利。中拉农业技术合作帮助中国西部省份提高玉米亩产,中国企业承建的厄瓜多尔国家安全指挥控制中心帮助当地居民渡过地震难关。中国共享经济已深入拉美百姓日常生活,在巴西、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等国,滴滴出行、摩拜单车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环保的出行新选择,中国品牌树立起国际新形象。

5年来,从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到合作细节的具体推进,从合作渠道的开拓创新,到合作理念的相互尊重,中国和拉美共同出实招、创新策,实现合作成果共享,造福双方人民。

5年来,这汽笛声愈加响亮地回荡在中拉人民的心坎里。中拉命运共同体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同,就是因为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
相关新闻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