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 观点

​学者认为疫情让亚洲重塑多元和韧性

新华丝路网
2020-08-13 10:43

已经收藏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7月28日发表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首席经济学家许和意题为《亚洲全球价值链前途如何?》的文章称,在贸易紧张、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衰退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在亚洲经济体出现。 

未来几年,亚洲全球价值链的重组将由三个关键因素决定。 

首先,随着美中竞争继续加剧,生产活动将转移出中国。美国实施的关税和其他经济制裁将导致众多企业将生产活动从中国转移到其他亚洲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亚洲地区重新重视多元化和抵御冲击的能力。 

各国和各大企业将设法降低在生产活动和供应方面受冲击时的脆弱性,包括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广泛价值链中断。但是,由于完全自给自足几乎不可能实现,答案就在更大程度的多样化。无论是关键产品还是关键制造部件,在保持充足储备的同时,让供应来源多样化是防止供应中断最可靠、最具成本效益的办法。 

第三,经济增长和抵御冲击的能力需要技术支撑。尽管当前形势不佳,但全球转向技术驱动的“新经济”趋势不会中断。随着经济发达程度提升,创新和创造力带来的红利将提升。 

当服务业成为制造业的重要推手以及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推进器时,运用技术创造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将决定竞争力。具备技术优势的国家将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顺利地应对和管控供应中断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和向新经济的转变,尽管这么做确实存在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 

在这个逐渐展开的故事中,有几条线索让人想起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亚洲的形势发展。我们会看到历史重演吗?答案是会,也不会。 

今天的美中贸易紧张导致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削弱了中国产品的竞争力。这可能促使企业把生产活动从中国转移到东盟国家以躲避关税。由于生产活动集中在中国,对供应中断的担忧加快了这个进程。 

但这次的情节有一些不同。除了“亚洲工厂”的名头,随着本地区内需的增长,“亚洲购物者”也声名鹊起。亚洲也在扩大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联系。亚洲地区快速的收入增长造就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日益富裕的亚洲如今是本地区和全球商品和服务需求的主要来源。该地区不再只是生产对西方出口的商品———它已经成为自身产品和其他全球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 

随着地区供应链日益强大,随着区域内商品和服务贸易需求的增加,亚洲一体化将进一步推进。例如,该地区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队伍推动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旅游业繁荣。亚洲消费者对智能手机、无人机、在线游戏和智能电器等高端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该地区还利用与南亚、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现有联系和建立新联系,不懈地努力开发新增长动力。亚洲国家正在协商并形成自由贸易协定、双边投资协议和更广泛的经济伙伴关系。 

亚洲国家认识到,必须通过提升技术基础和人力资源以及加强国家之间的联系来升级产能。为了支持这个战略,亚洲国家正在建设基础设施,促进跨境生产和贸易,并加强互联互通支持数字技术发展。 

最重要的是,该地区认识到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兼容发展的必要性。亚洲国家强烈意识到,完全“自给自足”不可能提高应对供需冲击的能力。当跨境生产网络中的某些节点遭阻塞时,其他节点就会得到激活。当一些出口市场遭受冲击时,全球市场就能提供缓冲。 

全球化仍将继续———亚洲仍将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