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 产业

"让更多同胞体验丰收的快乐"--卢旺达留学生赵天成的返乡创业梦

西安
2019-04-22 10:36

已经收藏


新华社西安4月22日电(记者沈虹冰 姚友明)"这次回去要带的东西很多,最重要的是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回去。"来自卢旺达的留学生赵天成说。这名非洲小伙子即将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

尽管已经在中国生活多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谈到毕业后的打算,赵天成还是先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2015年,赵天成大学毕业,喜欢旅游的他当时就萌生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想法。"看到新闻里经常播中国发展迅速,又看到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我就想亲眼来中国看看。"赵天成说。

来到中国,他学习汉语并通过相应资质考试后,就立刻去学校设在陕西省三原县的试验站,研究叶面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问题。

刚开始,这名非洲小伙对中国农村的生活不太适应。"周围人都说陕西方言,同学们也很少跟我讲英文,我听不太懂,而且他们晚餐吃馒头喝稀饭,我不习惯。"赵天成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新的饮食和语言环境。

赵天成参与连续种植两季冬小麦的三原试验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技推广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每年给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万元投入,帮助学校在相关产业的主产区内布局示范场站。示范场站承担着育种、创新栽培模式、试验示范、学术交流、推广培训等多元功能。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教授看来,这种农技推广模式对中国农业最大的贡献在于帮助农产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逐渐找到了最适宜它生长的地区,在中国脱贫攻坚、保护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和农技推广模式也开始被一些国家和地区认同和接受。赵天成说,等他学成回国,也想把自己家的40余亩土地变成当地的农技推广示范试验站。

"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这是中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理念,值得推广。"赵天成说,"比如,我想教我们的同胞把部分种香蕉的土地改种蔬菜,这样就能多赚一些钱。另外,同样一公顷土地种植豆子,我能通过自己所学的技术让每公顷增产,我觉得,家乡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前景非常广阔。"

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负责人海江波介绍,长期以来,非洲居民种植多数是经济作物,缺乏种植栽培粮食作物的经验和方法。中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简单实用,培育的农作物品种抗逆性效果好,符合非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海老师的足迹遍及非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他在贝宁改良盐碱地种植玉米,在莫桑比克解决两万亩水稻种植、增产和示范的科学难题,他愿意和非洲人民分享先进的农业技术,让我非常感动。"赵天成说,"除了田间管理技术,我还想把一些农产品加工技术带回国,这样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回国对于赵天成来说,意味着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我要想办法买点小农机,半机械化再加上我的水肥控制,一定能获得丰收。等有了一些本钱,我还想买大型农机,创办一个大型的农机合作社,让更多同胞体验到丰收的快乐。"赵天成说。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