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国际集团中海外西非公司承建的马里巴马科非洲塔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的西部,飞翔着一只蝴蝶。她是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的发地,有着悠久的历史。
马里共和国,西非内陆国家,西非面积第二大国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统计,马里在全球169个国家综合发展排名中列160位。
尽管这样,中海外西非公司不畏艰辛,因“走出去”而建,靠“走出去”而兴。西非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86年的原中国成套总公司巴马科办事处。1994年,中海外马里公司正式在当地登记注册。2008年,西非公司在马里公司基础上成立。
(中铁国际集团中海外西非公司承建的马里议会大厦)
自1989年以国际工程承包公司身份开始经营起,经过20余年的艰苦努力,尤其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西非公司已经成长为:一个以马里为战略支点,辐射周边国家市场的区域性公司;一个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业,涉足农业、纺织业的综合性公司;一个长期支撑中海外发展,为中海外提供丰厚利润的效益型公司。西非公司是马里的第一大品牌企业,是中海外的标杆企业。由巴马科办事处而西非公司,西部非洲大地上的一颗幼苗历经数十载而灼灼其华,发展到今天已然灿发奇葩。
多年来,西非公司先后在马里承建了近百项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标志性建筑,综合整治农田16000公顷,钻探水井2000多口,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支柱性作用。西非公司高度重视属地化经营,属地化体现在两个方面:聘用的当地管理人员占项目管理人员总数的百分比,是否逐年增加;聘用的当地劳务占项目劳务总数的百分比,是否逐年增加。属地化程度越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就业的贡献越大。目前有中海外员工8人,合作单位员工110人,与中方签订长期雇用关系的当地管理雇员300人,中方员工和当地300名骨干人员又领导着6000当地雇员从事工程、纺织、农业项目。1︰14︰38︰750的员工比例,清晰地表明属地化程度。通过大量聘用当地员工、缴纳税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参与体育医疗文化教育等公益活动,西非公司已充分入当地社会,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马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支撑了所在城市塞古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已经累计向当地政府缴纳税金2000多万美元。马里政府多次表示,西非公司的属地化经营大大解决了马里的劳动者就业问题,培养了当地人员的劳动技能,为马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海外西非公司在马里安营扎寨几十年,视他乡为故土,足迹遍布马里的各个角落,为中马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其知名度可谓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在马里人们有可能不知道COCO COLA,但是没有人不知道COVEC;中海外工从国内带去的紫藤花,被马里人亲切地称为“中国花”,现在已经遍布首都巴马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栽种,当作篱墙,实际上已经成为巴马科的市花;在塞古大区,西非公司在城市支线沿尼日尔河支流免费修建了一条马路,连接起十几个村庄,为当地民众出行带来便利,当地政府为感谢公司的善举,称之为“中国路”;在贝瓦尼农场,西非公司雇佣当地员工百余人,在中方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他们不仅学会了驾驶运输设备、检验土质,还学会了用中文报告测量数据。此外,为方便当地员工上下班,西风公司还资助当地政府建设公交线路,捐助的车站被命名为“北京站”;西非公司在当地累计植树万余株,钻探水井2000多口,赞助马里文化艺术节,与马里塞古区足球联合会共同举办“塞纺杯”足球赛。
(马里索科罗5000公顷农田整治工程)
(中铁国际集团中海外马里贝瓦尼农田组与当地农户合影)
继西非公司之后,中国承包商也先后“走出去”进入西非市场。目前,有近10家国有大型中资公司活跃在西非市场,其中包括中国建筑、中国路桥、中国水利水电、中地海外、葛洲坝集团等,另外还有20家左右私营企业。西非公司首先努力做好马里市场的“带头大哥”。西非公司还经常以中国马里商会会长企业的身份,主动加强中资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协调,充分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中资企业在区域市场的联合发展,使每一家企业都会在其中分享优势利润。
西非公司的管理团队最初在项目中担任翻译,经过工程实践中的长期摸爬滚打,具备了很强的综合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国际承包工程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以马里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企业除了中方总经理和十余名技术专家以外,其他管理骨干都是马里人,他们分别负责市场营销、生产、财务、人事行政、计划、采购等各个部门的工作。路桥项目部聘用的当地文员中,有一位居然是北大哲学系的博士留学生。在承包工程中,一些长期追随西非公司的当地雇员已经自立门户,成立了工程承包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里当地的建筑工队也在形成,虽然还缺少系统的管理、技术和一定的资本,但毕竟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一方面,西非公司将支撑产品的固定资源,包括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合理的融入我们的团队。一方面,适度扶持当地公司。采用错位发展,房屋建筑面向高端市场,适当退出一部分市场,把马里的一些市场让给当地企业和新进入马里市场的中资企业,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
西非公司的管理团队是一支具有超稳定结构的队伍。西非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梁莹在马里一地连续工作了28年,两度获得马里国家勋章;路桥项目部经理于喜林在马里工作的20年间没有回国休过一个春节。农田项目部经理张忠凡在马里工作长达24年,先后13次身患疟疾。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的西非公司副总经理周泽先后在非洲5个国家工作了23年。副总经理张兰坤带领队伍三年未回国休假,在原始森林的恶劣环境中完成了马里至布吉纳法索的边境公路,被评为中国中铁十大“优秀海外员工”。副总经理朱俊波荣获“火车头奖章”,孩子出生刚满月就远赴加蓬市场开拓市场。2012年,马里发生军事政变,战事不断,西非全体公司人员坚守岗位,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诚信履约,完成了多个工程项目。2014年,埃博拉疫情重创西非,马里也发现了数十例输入型病例,肆虐的病毒并没有吓退国外的员工,而且国内后勤组的青年员工吴鹏主动请缨奔赴马里。
从1986年到2017年,31年时光流转,不变的是中海外人一代接一接的精耕细作,一年深似一年的非洲情怀,西非公司管理团队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非洲——更有胜景在前头,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海上新丝路的那一边,马里将做为一个驿站,将中非人民的友谊的种子播向更远的地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