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 投资

叙利亚战后重建及市场探析

新华丝路网
2018-12-13 14:42

Already collect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叙利亚)地处亚非欧大陆的交汇点,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叙利亚国土面积18.5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3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和约旦巴勒斯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以色列为邻,在欧亚地中海国家中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000年7月现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就任,2011年1月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活动并迅速扩大为武装冲突。时至今日,叙利亚内战已逾7年之久,给本国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当前,叙利亚局势取得重大进展,俄叙联军高歌猛进,南部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德拉重镇尽皆收复,就连叙利亚自由军也投诚倒戈,加入了叙利亚政府军,胜利在望。

伴随着叙利亚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即将到来,其国内形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具备走向稳定的可能,战后重建工作也逐步从幕后向前台靠近。面对百废待兴的叙利亚,中资企业必须重视叙利亚市场的开发,帮助叙利亚尽快从战乱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也为中资企业在该区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战后现状

首先,叙利亚问题是叙政府和反对派之间的矛盾,本质是叙利亚的政权争夺,这是叙利亚问题的核心。

其次,是中东地区不同教派之间的矛盾,中东地区以伊斯兰教为主,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都想借助叙利亚问题牵制对方,以扩大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

再次,是美国和俄罗斯两大国之间的角力战场,美国借人权问题向叙开炮,进而达到颠覆巴沙尔政权、培植代理人的目的,而俄罗斯则力保叙利亚政府,以保持其在中东地区影响力。

以上矛盾错综复杂,但核心目的都是捍卫自身利益,削弱对方,最终让己方势力控制局面。

2018年1月,在俄罗斯索契圆满举行了叙利亚全国对话会议并取得关键进展,也为日后叙利亚成立“新政府”打下良好基础。在此新形势下,叙利亚问题要想完全得到解决还需要处置以下几个难题。

一、政治重建问题

叙利亚政府军于今年的7月31日歼灭了境内最后一个有影响力的反对派组织“南方阵线”,夺回了全部南部边境地区,控制了全部叙约边境及叙以边境,同时叙利亚国内的库尔德势力也开始与政府军进行谈判。为下一步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这就意味着叙利亚境内的反恐战争接近尾声,持续了7年之久的内战即将结束,国内和平的曙光马上到来。但是在“后内战”时代,和平进行政治重建工作依然困难重重,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重建机制不明确。以美国、欧盟和沙特为主的日内瓦机制和以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为主的阿斯塔纳机制为了各自阵营的利益,在国际舞台上互相攻讦,甚至不惜矛盾加剧。

2.叙利亚国家体制不明确。当前条件下,对于叙利亚政府采取中央集权制、联邦制还是共和制,各方都有自己的打算,而巴沙尔政府试图回到战前的大一统局面似乎很难实现。

3.“去阿拉伯化”问题难以确定。一方面,叙利亚境内库尔德势力作为主要力量主张“去阿拉伯化”,国内的亚美尼亚等少数民族也希望“去阿拉伯化”。另一方面,叙政府要考虑如何面对海合会(GCC),特别是重返海合会以及和成员国搞好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去阿拉伯化”和重返海合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二、安全重建问题

现阶段叙内战已接近尾声,但是国内安全隐患依然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反恐收尾困难,叙利亚内战期间“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势力曾一度非常强大,随着“伊斯兰国”势力的消亡,其有形组织已经大大削弱,但是恐怖组织仍有零星力量活跃,对地区安全与稳定构成了难以预测的威胁。

2.叙利亚派别林立,武器泛滥,恐怖主义思潮受众多,很容易被煽动起来,这需要叙政府花费巨大精力应对此威胁。

3.重建政府军,自2011年内战至今,政府军人数已有超过一半的折损,虽已通过一系列措施补充兵源,但是军队数量和质量并未达到战前水平,使得政府在面对国民的时候难以交代。

三、经济重建问题

近年来,叙利亚受局势动荡和外部经济制裁的影响,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统计报告的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叙利亚排名第173位,对国外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市场。叙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岩盐、沥青、铜、铁等。已探明石油储量25亿桶,石油及其产品基本自给,并部分出口。但自2011年内战爆发以来,美欧等国陆续对叙利亚进行石油制裁,以及对石油相关的金融和保险制裁,使得叙利亚石油大规模减产,有报告称,叙利亚石油矿业产值与2010年相比已下降98%。可见叙利亚的经济形势极不乐观。

上面提到的政治重建和安全重建是进行经济重建的重要保证,同时经济重建又反过来影响政治重建和安全重建。尽管经济重建工作已经启动,但要面临以下诸多的困难。

1.人口损失巨大。战前叙利亚人口共2300万,目前统计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升至52万以上,伤者人数190万以上,至于流离失所包括避难国外的人数则高达500万以上。人口损失达总人口的1/3。

2.经济损失、资金缺口巨大。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截止到2017年4月,叙利亚内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500亿美元。据世行统计,叙利亚境内7%建筑被彻底摧毁,20%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5%住房单位遭到破坏。另有数据显示,叙利亚经济重建面临近30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其本国外汇储备消耗殆尽,投融资能力和偿付能力受到极大限制,这无疑使得经济重建问题雪上加霜。

3.重建过程中的援助模式难以确定。这就同政治重建问题一样,经济重建的过程和结果直接关系到日后各方势力在叙利亚的利益分配,且巴沙尔政权给予盟国企业和欧美沙特企业的优先权不同,造成了经济援助困难甚至难以成为援助者的局面。

就战后重建整体而言,政治、安全和经济重建环环相扣,相互重叠和依赖,唯有三者协同推进,才能使重建工作稳步有序进行。

我国对叙贸易的可能性

尽管叙战后重建工作面临重重困难,但2016-2017年叙利亚政府多名政要利用各类场合表达了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对我国参与叙利亚重建的欢迎态度。这意味着未来我国在叙利亚的重建过程中拥有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充分参与战后重建的可能性。

一、中叙传统友谊深厚

中、叙两国于1956年建交,巴沙尔执政后,实现了叙利亚总统的第一次访华,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以来,中国政府为缓和局势做了大量工作,呼吁有关各方停止武力手段,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谈判的手段解决问题。同时中方多次派代表去叙利亚和联合国进行斡旋和磋商。

二、中国的良好国际关系

对于叙利亚来说,俄罗斯和伊朗是其坚定的盟友,参与叙利亚战后重建在情理之中。美国、欧盟国家和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逊尼派国家是其敌人,这些国家很难取得叙政府的信任,从而很难参与到叙利亚重建过程中。而中俄、中伊和中叙良好的国际关系,使得叙政府愿意把中国列为其“盟国”,甚至期待中国做出更多的承诺。

三、中国的自身发展

今年已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我国在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人才储备等各个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唯一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有足够丰富的能力和经验帮助叙利亚完成战后重建工作。

中国企业在40年“走出去”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对外建设和援助经验,而且“一带一路”国家在产能合作领域与我国有非常高的契合度,这更为叙利亚战后重建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叙开拓市场需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叙利亚境内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很小,但仍有可能发生小规模的骚乱、游行等,各方对叙利亚战后重建工作短期内不一定能够达成一致,所以危险和威胁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存在,中国政府目前不鼓励中国企业或中国公民去叙利亚开展市场活动。如果要开展相关市场的开拓,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投资

投资者进入叙利亚市场进行投资必须要了解当地的各项法律制度,有必要寻找好的法律咨询进行协助。同时,要正确选择拟注册的公司形式和经营范围。

二、贸易

鉴于叙利亚现阶段形势,必须做好前期调研工作,了解叙利亚相关的经贸政策,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拒绝口头协议和不规范的合同,坚持采用信用证付款并通过第三国保兑的方式。在发生贸易纠纷时,叙利亚一般不接受境外法律仲裁,所以在签订合同时,务必注意仲裁环节,最好让合作方接受第三国法律仲裁。

三、承包工程

中国企业在叙利亚开拓承包市场,首先要做好风险预判,保证人员和项目安全。在做好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势,选择效益好、叙方急需的项目进行开拓。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叙利亚重建资金缺口巨大,很多项目需要承包商带资承包,这又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风险。

四、劳务

前面的分析中提到战乱过后的叙利亚人口损失高达1/3,加上目前叙利亚总体失业率高,局势不稳,所以劳务合作方面叙利亚并无优势,合作空间有限。

五、货币

叙利亚受到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制裁,中国资金很难进入叙利亚,在进行货币结算时,要规避因美国制裁而产生的风险。同时叙利亚本国通货膨胀率高,如果使用当地币结算,风险巨大,不建议使用。

总之,在努力规避风险,做足准备的前提下,我们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叙利亚战后重建的前景,把握住历史机遇,取得中叙共赢的局面。

(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评论区

最新评论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