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科这一“主战场”面临决战之际,宝能集团对A股“分战场”的攻势却陷于停顿。南玻A昨日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到期失效。这也宣告宝能借助定增增持南玻股权的计划最终未能落地。与此同时,宝能集团的另一“囊中之物”中炬高新,在定增方案发布近十个月后,也仍在原地踏步。
值得关注的是,在外界对宝能集团资金来源、资本运作手法质疑声不断的背景下,曾经剽悍的宝能是否还会延续其“任性扫货”的A股攻略?
“举牌+定增”模式遇阻
南玻A昨日公告称,去年7月2日,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定增方案及相关议案,决议有效期为12个月。截至今年7月2日,上述定增方案仍未取得证监会批文。据有关规定,方案自动失效。
在A股市场环境发生巨变的背景下,定增终止已并不少见。但引人关注的是,南玻A的定增方案失效,意味着宝能作风剽悍的“举牌+定增”模式遇阻。
回查方案,南玻A原拟以8.89元每股的价格,向前海人寿和北方工业定增1.8亿股,募资总额16亿元用于宜昌南玻电子级多晶硅升级扩改等项目,其中,前海人寿承诺认购10亿元。引人侧目的是,2014年底开始建仓南玻的宝能,一边主导公司的再融资方案,一边仍在二级市场不懈抢筹。截至2015年底,宝能集团在南玻的合计持股比例达21.80%,稳稳坐上了第一大股东之位。
“股东大会决议失效并不是实质性障碍,(一般而言)公司可延长有效期,而且南玻A的股价与发行价相比,还高出25%以上,参与定增也是有利可图的,选择终止应该是有其他原因。”市场人士对上证报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8月,南玻A的定增方案已获证监会受理,但公司随后收到来自证监会的反馈意见书,后者提出了定向增发价格合理性、前海人寿的认购资金来源等十多个问题。在此之后,南玻A再未披露关于定向增发的进展。
同时,宝能拟45亿元认购中炬高新定增股份的计划也存在变数。自去年4月开始,宝能对中炬高新进行了大举围猎,至9月末连续发动了四次举牌,斩获逾20%的股权。与对南玻的“举牌+定增”策略如出一辙,中炬高新去年9月8日发布了定增预案,前海人寿的一致行动人富骏投资、崇光投资、润田投资、远津投资等拟包揽本次增发的全部3亿股股份,发行价为14.96元每股。定增完成后,宝能集团的持股比例将达到42.01%。
然而,在方案出炉近十个月后,中炬高新至今未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定增方案。与此同时,中炬高新的股价在经历“过山车”后已跌破发行价,其最新股价为13.20元。
在互动平台上,不少投资者不时追问中炬高新定增方案的进度。公司6月27日的最新回复是:定增方案仍在继续推进,虽然股价跌破定增价,但方案不会作出调整。目前,增发方案暂未报广东国资委,因募投项目有些许调整,估计在三季度后可完成报批手续。
投资A股战线收缩
不过,宝能在A股的定向增发“战线”并非全面停火。
从“举牌+定增”模式的另一案例韶能股份来看,去年7月,前海人寿举牌韶能股份,并在一个月后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5%,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当年11月,韶能股份公布定增预案,公司拟向前海人寿、钜盛华定增募资不超过32亿元,定增价为10.33元每股。今年5月13日,定增方案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此外,2015年末,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耗资48亿元参与了华侨城的定向增发,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8.59%,跻身第二大股东。
仔细剖析前述案例,可以窥见宝能集团的强攻策略与剽悍风格。
事实上,当初宝能举牌南玻、韶能股份等公司时,并未获得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原大股东认可。但随后,前海人寿对南玻进行增持,其已稳居第一大股东之位,入主成为定局。今年1月,前海人寿向南玻派驻了三名董事。同样,在前海人寿围猎韶能股份时,上市公司原大股东韶关工业资产有限公司曾停牌酝酿重大事项,意在阻击,但最终筹划重组未果,此后才与前海人寿达成定增方案。被宝能“敲门”的中炬高新也曾筹划重组,但原大股东最终妥协,推出了一个由宝能方面独揽的定增方案。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随着万科事件的不断演进,今年以来,宝能在A股的投资明显收缩,未再实施新的举牌,仅对几只股票进行了小幅增仓。例如,截至今年3月31日,宝能方面持有南玻的股权比例由上年末的21.80%升至24.75%;前海人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有中炬高新的股权比例是24.93%,比去年末增加了1.64%;另外,在通过定增成为华侨城二股东后,前海人寿又在一季度加仓了5416万股。除此之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宝能集团还持有合肥百货、南宁百货、明星电力5%以上的股权,并闯入西昌电力、潍柴重机、东阿阿胶、一汽轿车、飞乐音响等公司的股东榜单。
现在,外界拭目以待的是,在舆论及资金等多重压力叠加之下,宝能的A股布局策略会变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