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分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的副部长史耀斌在第十五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表示,财政部初步统计,全国各地公布推荐的PPP项目有6650个,计划总投资额8.7万亿元,涵盖了道路交通、环境保护、城市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
他接着称,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搭建好了PPP的制度体系,据了解,各个国家落地项目数量不一致,仅有几十个甚至数百个落地,但是中国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十几年的道路,项目的数量多,质量也稳步提高,制度的体系初见成效。
对于中国从2013年底开始大力推进PPP模式的长效发展机制建设的原因,史耀斌认为这也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的状况、变动的趋势密切相关。一个方面,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需要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质量,当然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新常态下财政收入的增速明显下降,地方融资平台的规范转型也迫在眉睫。所以,这种收和资金投入需要之间的这种矛盾,客观上就需要创新一种能够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和机制。
“PPP模式就是这种有效的动员机制和联通的桥梁,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史耀斌称。
史耀斌接着称,PPP模式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层面的方式更新和简单的融资模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涉及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撬动社会资源,消除隐性壁垒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
随后,他介绍了中国在近两年在PPP机制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
史耀斌认为,财政部全面审视了PPP工作中政府决策转变、监管架构的搭建、财政预算的安排、政府债务的影响等等各方面的要素,积极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来大力营造有利于PPP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增强社会资本的信心。
“如果没有这些制度的保障,社会资本就会担心他的投入能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能不能收到长期有效的回报。”他称。
在政策支持PPP方面,史耀斌透露,总规模1800亿元的中国PPP融资支持基金,这个基金马上就要组建起来,来破解PPP融资难的问题。财政部还将不断完善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和税收优惠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方式,来加大PPP政策扶持的力度。
近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对新建PPP项目和存量项目给予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其中财政部PPP示范项目中新建项目最高可获800万元奖励。
虽然中国PPP项目短期内“井喷”,但史耀斌表示,从长远看,要推动PPP持续健康的发展,关键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社会资本的安全感和可信度。
史耀斌介绍,PPP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合约的政府和社会合作的一种过程,双方的权利、义务、风险、分担、利益补偿等等,都需要而且也必须用合同的方式加以明确。在这个合作过程中,政府和社会资本是平等的主体,是一种伙伴的关系,双方都要诚实守信,认真履约,这是顺利开展PPP项目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他接着称,与传统的一次性项目审批不同,PPP的模式需要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合同管理,在合同有效期内对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价格进行持续地监管,并且将政府付费和使用者付费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相挂钩。这样才能够确保PPP项目在长达二三十年的合同期内,政府有能力及时、足额按照合同履约。
史耀斌称,为了使政府按时履约,财政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明确要求统筹评估和控制PPP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将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纳入公共预算的预算管理中,并且由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进行监管,从而履行政府合同义务形成,而且形成了有效的约束。
他也点出了当前PPP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比如说,当前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融资的渠道被切断了,因此有的地方政府迫于危机驱动,采取了明股实债,保本回购等等,不是真正的PPP模式,也启用了一些项目进行变相融资,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但没有起到推动PPP模式的作用,而且加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史耀斌称。
他接着表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PPP的规范发展和项目实施进度,因此,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来健全机制,注重长效,我们要努力健全各个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补充法律法规的短板,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来助推项目的规范实施。我们目前正在打造覆盖全国统一高效的综合信息平台。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将于12月份正式上线。PPP综合信息平台包括项目管理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两个子系统。项目管理平台通过信息的采集、统计、管理和分析等功能,为各级财政部门、项目实施机构、行业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是通过外网向社会发布可公开的相关项目信息,为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与新闻媒体提供信息分享服务。
最新评论